操作探究,培养数感—《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2019-05-22 17:01:39)操作探究,培养数感—《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00以内数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重要的单元,它包括:数的认识、解决问题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今天所讲的第一课时内容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更是认识更大自然数的基础。教学中引导学生点数100以内的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百”,深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难点是能够熟练数出100以内的数,培养数感。
一、努力之处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堂开始,我创设了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的情境,让喜羊羊来到课堂,它是谁呢?同时鼓励学生都像喜羊羊一样机智勇敢、乐观向上。接着呈现白羊图,让学生估一估青青草原上一共有多少只羊?学生有不同的估计结果,这是我抛出问题:到底估的准不准,啊!羊太多了!你觉得好数吗?学生都说不好数,吸引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好的情境是课堂成功的一半,这样的问题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唤醒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要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发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2.操作探究
大多数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他们在数数上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也学过20以内的数,对“满十捆一”、数的组成也并不陌生。但从20扩展到100以内,毕竟数目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更高了。因此我加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做”中掌握这些概念。通过学习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的基本概念。我精心设置了如下几个环节:
(1)数一数,摆一摆。
数是数出来的,在教学中为学生请出老朋友小棒来帮忙,提供了可操作的小棒,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直观支撑,通过几个层次的数数,学生对数的感知不断加深,认识20-30。我先请学生在桌上整齐摆出9根小棒,问学生9再加1是几?同时启发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为了让10根小棒乖乖听话,怎么办让学生进行操作,所有孩子都想到了将10根小棒,很自然的总结出重要结论:10个一是一个十。然后继续让学生数出11-19,同时让他们说出十几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十几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19再加1是几?再请学生摆出20根,而且提示想出好办法让我们一眼看出是20根吗,让学生展示摆法,继续摆到39,学生在数中获得知识,数出乐趣。
(2)数一数,捆一捆。
这时我转变方式,采用分组竞赛数的方式进行,认识40-100。从他们铿锵有力的声音中感受到他们数数的兴趣越来越高涨!
(3)想一想,议一议。
如果对于数仅仅是数数,还是比较浅的层次,我请学生思考:在数数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学生小组讨论一汇报,他们总结出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感受“一”、“十”与“百”的关系,对计数单位有了更深地认识。
(4)数一数,圈一圈。
再让学生回到课堂开始,帮助喜羊羊数数青青草原一共有多少只羊?同时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找到好方法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完成在课本上,学生想出来很多不同的方法,智慧火花在课堂上闪光。然后让学生说出100除了可以表示100根小棒,还可以表示什么?生举出很多的生活实物,100可以表示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数量,比如:大米、黄豆、红豆、花生、人等,课堂上我感觉只有100根小棒是不够,于是我灵机一动,怎样让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把100请出来,于是通过伸出手指,怎样能伸出100根手指?有几个聪明孩子想出,10位同学举起双手,就是十个10,也就是100。学生依次往下数10、20、30、40、50、60、70、80、90、100,这个环节我非常满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来许多好的方法是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学生结合具体事物用数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一数中增强数的体验,感知数的含义,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3.巩固练习,应用知识。
巩固练习我设计成智慧大闯关的环节,其中数轴和百数表的引入我认为比较满意,学生感知到用一根神奇的线我们要学习的100以内的数串了起来,在数学里这根神奇的线叫做数轴,然后变成了我们数学里的又一张神奇的百数表,百数表中还藏着许多有趣的规律呢,下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神奇的百数表,学生更深刻感受到数的神奇!
二、改进之处
1.教学时间有些前松后紧,在前面环节可以再精简一下语言和环节,将宝贵的时间节约出来,给后面环节更加宽松的时间。
2.个别学生因操作学具,纪律性偏差,教师组织教学语言稍多,如果在操作学具的教学中更好地训练教学常规是今后继续要努力的方面。
低年级的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直观材料,比如:计算器、小棒、米尺等,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操作,通过实物操作,使学生建立表象,动手“做数学”是重要的理解概念和掌握概念的好办法,今后的教学继续加强操作探究,让学生的数感一步步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