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16-03-04 (集体备课3)加法交换律
(2016-03-02 15:27:32)分类: 四年级教案 |
数学教研室单元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
年 |
四年级 |
主备人 |
|
参与人 |
|
备课主题 |
《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 |
课 |
《加法交换律》 |
时 |
2016.3.3 |
教案设计 |
|||||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加法交换律以及定律的一些简单的运用。它不仅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分数和小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使学生认识运算定律并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发现运算定律、总结运算定律的同时,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归纳、类比,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促进学生的迁移,强调形式归纳与意义理解的结合;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学情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例如,在1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看一个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在万以内的加法中,通过验算方法的教学,学生已经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加得的结果不变。在引导学生归纳加法交换律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充分发展了不同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尝试学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 2.复习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20和50分别叫什么?(30和20叫做加数、50叫做它们的和。) 二、新知探究 1.师: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 (出示课件) (1)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2)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生在本子上解答) 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 还有其他方法吗?(56+40) 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第一个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 2.探究规律 (1)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1)问: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哪些同学能写出像上面一样的算式来呢? (例如:8+6=6+8等等)。这个式子也是等式吗?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 (2)问: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成立) (3)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4)师: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表示第一个加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们觉得哪种更一目了然,更简洁?(用字母更简洁)。 等式左边的a和b就是等式右边的b和a,也就是数没有发生变化。刚才我们的猜想验证了加法交换律,现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3.阶段练习:返回课前复习,让学生观察左右两排得数,并把相同得数的用线连起来。
30+20=50
38+50=88
72+28=100 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每个同学都信心十足。敢不敢接受挑战? 三、达标测试 1.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
29+17=□+29
□+□=323+186 2.填空。
(1)一个数加0,还得(
(2)两个加数( 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符合的画“√”。
(1)276+124=180+220(
(2)a+20=400+a(
(3)550+240=240+550(
(4)a+c=c+a(
4.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38+456=
307+348=
123+2847= 四、总结收获 1.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数学家们总结的规律,我们也能发现,同学们真棒。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计算的规律了解了不少,在加法的计算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规律,比如说25+32+75怎样计算更简便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的思考来迎接下一节课吧! 五、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训练上》的相关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同步训练》上“智慧乐园”的题目。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40+56=96 40+56=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