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者,心画也

标签:
人生哲学不满意神姿心气方正 |
分类: 人生哲学 |
http://s9/mw690/001OKvMwgy6Encw0ccM88&690
儿子读六年级了,但字写得太一般了,以至于经常得到我的训诫。其实从一年级开始,我就陆陆续续有送他到书法老师那儿学习,包括软笔和硬笔。可他实在是对书法没有太多的领悟,字写出来首先我都不满意,更何况是书法老师了。我总跟他说:字如其人。你的字写得这么不好,就说明你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肯定也不好,比如房间杂乱无章啊,脏衣服乱扔啊,你说是吗?儿子虚心接受,但却屡教不改,哎!
苏轼曾以拟人的描述来评论书法:楷书像人立,行书像人走,草书则像人跑,这不能不说是对字如其人理论的一种创见。字的筋、骨、肉体现作者的基本功力;字的精、神、气则反映作者的修养素质。贤哲之士的字,温和醇厚;英雄豪杰的字,沉着刚毅;脱俗奇人的字,磊落洒脱;文人学士的字,清俊秀丽,这真可以说把字如其人表述得淋漓尽致。
字是书写人的意志、情趣、追求。写字就是写志,非有远大志向、高尚情怀,书法怎么可能做到精妙呢?其实,好的书法都有深刻的含义,可以从中看出作者的思想和情趣,而且往往能一目了然。只要认真观察,从好的书法作品中,可以很明白地看出作者的思想、志趣。黄庭坚盛赞林逋的字如何写出高洁的志向:林逋的字清气照人,笔劲有骨,同他的处世为人是很相似的。
字既可以外师造化,又能中得我心。若仅能反映外物,而不能表达自我心意,就失去了写字的意义。书法作品的构思、布局、变化,是意念、感情集中在笔尖上,还未形成实在的形象;而书法的造型,回旋转折,进退往复,严容神姿,笔毫随着作者的意念、感情而动,是已经见诸实在的构思。张旭总是借草书来抒发他的思想情,张旭有什么高兴的事、生气的事,或窘迫穷因、忧伤悲痛,或愉悦闲逸、怨恨、思慕,或酣醉无聊、心中不平,只要有动于心,必借草书加以抒发。说明张旭作草书,总是凝聚着多变的心绪、复杂的心态,有着浓重的感情色彩。王羲之善于随着书写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书发不同的思想情趣。王羲之写《乐毅论》多抱着抑郁的心情;写《画赞》时,意念中涉及到许多瑰丽、奇妙的想法;写《黄庭经》时,对道家崇尚的虚无境界感到愉悦;写《太师箴》时,又感到世情的变化多端,争斗曲折;写《兰亭序》时,则是思绪奔放,神情飘逸;写《告誓文》时,则是心情沉重,神志惨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涉及欢乐,方能发出笔声;谈到悲哀的事,就不由得要长叹了。足见王羲之的每一件作品都表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人欢喜时,心气和谐,写出来的字就舒放;人发怒时,心气粗闷,写来的字就险绝;人悲哀时,心气忧郁,写出来的字就内敛;人高兴时,心气平和,写出来的字就秀丽。总之,人的喜怒哀乐都会从字的神采、风格上反映出来。
美国有个女士违反了交通规则,收到一张罚款通知。该女士寄了一封手写的信,向当地交通警察的负责人说明缘由。那位警官一见如此漂亮的书写体,当即决定免去她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