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人的训诲

(2013-07-19 00:00:22)
标签:

365

情感

金汤

三个

免费赠送

分类: 人生哲学

http://s10/mw690/634dacccg7cf47eb2d779&690

今天整理书柜的时候,发现了两本《弟子规》。这两本书是前年陪儿子旅游时在浙江诸葛八卦村由一个祖上祠堂免费赠送阅读的。我忽然灵机一动:这个暑假儿子有事干了。

《弟子规》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儿童启蒙读物,目的就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为其将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基础。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社会大众中指公民规就是规范。它采纳《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阐释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集孔孟、老子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弟子规》首先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我们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我们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是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把对父母的爱扩大到对人民的爱,必然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一个不忍心损伤自己父母利益的人,怎么能够损伤人民的利益呢?只要把这些道理弄清楚了,并且能够付诸行动,很多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弟子规对于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来说是很重要的。从这个角度看,每个人都应该读读《弟子规》。《弟子规》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许多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内心地反复读诵,从中学会做人处事的道理,并把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南。十年文革浩劫中,作为孔孟思想的重要内容,《弟子规》曾遭到无理批判。今天我们应该重新谈谈《弟子规》的积极一面了。总之,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这几个故事可以很好的帮助你阅读和理解《弟子规》

董遇巧用三余(有余力则学文)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小时候,孟子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把织布的梭子折断。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后,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黄香温席(冬则温夏则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时就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他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用自己的身体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郯子鹿乳奉亲(亲所好力为具)郯子,春秋时郯国国君古代的一位大孝子父母年纪大了,都患眼疾,很想吃鹿乳。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好双亲的眼疾,便披着鹿皮,到深山想尽办法混入鹿群之中终于有一天,他得到鹿乳,带回家让父母喝了。有一次,在取鹿乳的过程中,一个猎人误认为披着鹿皮的郯子是鹿,正要射他,郯子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被他的孝心感动,护送郯子出山,并且将这件事告诉了大家。从此国君鹿乳奉亲的孝顺故事也成了千古佳话,流传至今。解:家里有好吃的不能只想到自己,更应该考虑到长辈,要知道和长辈一起分享。推而广之:亲所恶谨为去。父母亲不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自身不好的习惯,都要把它去除掉。

卧冰求鲤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晋朝人王祥,幼年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虽然失去了父母的慈爱,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有一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当时天寒地冻,河面都结冰了,一般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王祥为了捉到活鱼,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再捕鱼。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谐起来。

闵子骞谏父亲有过谏使更 亲憎我孝方贤)(挞无怨)。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外出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不小心,他不知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父亲才知道大儿子是寒冷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父亲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各安其分,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解:父慈子孝,我们不一定要家庭富裕有钱,不一定要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堡垒,那么孝就是堡垒的其石,多一份孝心,我们的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我们的家变成固若金汤的堡垒!

http://s10/mw690/634dacccge18cf4904f3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倾国倾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