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2/mw690/634dacccgdc2182bf5961&690 答" TITLE="滴 答" />
滴水观音大家应该都熟悉吧,可能你的家里也有养吧,滴水观音是非常普遍的家养绿色盆栽,在温暖潮湿、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滴水观音便会从叶尖端或叶边缘向下滴水,而且开的花像观音,因此称为滴水观音。它的花语是内蕴清秀。
在我的家里也养着两盆滴水观音,那像手掌似的绿叶散开着,叶尖还有晶莹的水滴,我把它放在客厅里精心地侍养。它生机盎然,一片春色,绿意涌现,吸取灰尘,净化空气,抑制静电,让我的心灵也生出绿色诗情。在这初夏的夜晚,我在它的身旁,静静的读着舒婷的诗——《滴水观音》:
满脸清雅澄明
微尘不生
双肩韵律流动
仅一背影
亦能倾国倾城
人间几度疮痍
为何你总是眼鼻观心
莫非
裸足以将大悲大喜踩定
我取坐姿
四墙绽放为莲
忽觉满天俱是慧眼
似闭非闭
既没有
永恒的疑问传去
也没有
永恒的沉默回答
天空的回音壁
只炸鸣着
滴
答
从何朝宗指间坠下
那一颗畅圆的智水
穿过千年,犹有
余温
http://s3/small/634dacccgdc2185155c62&690 答" TITLE="滴 答" />
《滴水观音》是舒婷到福建德化县瓷器工艺厂采风,看到明代艺术大师何朝宗的瓷塑杰作“滴水观音”有感而作。观音,不仅是救苦救难的菩萨,而且也是历代艺术家崇尚的爱和美的女神,他们以各自奇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观音转变成多彩多姿的艺术女神。
满脸清雅澄明/微尘不生/双肩的韵律流动/仅一背影/亦能倾国倾城。。。一开篇就写我看观音,以我的感觉写瓷塑观音的脸部之美:清雅澄明/微尘不生。八个字,写尽了德化白瓷独特的洁净、静态之美,接着写动态美:双肩的韵律流动/仅一背影/亦能倾国倾城。诗人精微的感觉,使古典文字,焕发出鲜活的古雅之美。
人间几度苍痍/为何你总是眼鼻观心/莫非/裸足已将大悲大喜踩定。。。瓷塑的滴水观音,即是艺术精品,又是佛教人物。舒婷把两者交融起来写:从艺术到宗教,又从宗教到艺术,在两个层面的交融和对比中写出新意。我看观音,写艺术美;接下来的我思观音,则转为对宗教内涵的思考。换言之,不能只写感觉,而是要用感觉表达观念,这就是西方现代派诗歌方法,抽象的观念必须经过强烈的感觉才得到应有的诗的表现。于是,感觉有了观念的深度,观念也因为有了感觉,获得了诗的生命,这就是这首诗成功的深层原因。
眼鼻观心和祼足,是滴水观音的坐姿。但舒婷不是照像描绘,而是通过独特而奇异的想象,把这两种姿态与诗人的理念连起来。观音眼鼻观心的坐姿,一旦与“人间几度苍痍/为何你总是眼鼻观心”连在一起,其语境就衍生出新意:人世间不断的改朝换代,给国人带来了那么多血腥灾难,原本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为什么不救?将观音塑像的“祼足与已将大悲大喜踩定”连在一起,就产生这样的内涵:是不是滴水观音已经大悟大彻,达到无喜无悲的境界,而不再顾及人间俗事?何朝宗瓷塑观音的祼足,不可能将大悲大喜这个虚的观念踩定。这是一种超验的想象,这就是思想知觉化的奇妙:现实的物象,在超验的想象中,与观念相融合,诞生新的意象。
我取坐姿/四墙绽放为莲/忽觉满天俱是慧眼/似闭非闭/既没有/永恒的疑问传去/也没有/永恒的沉默回答。。。第二节,在更深的层面,写我对佛教的思考。但不是直说,依然采用思想知觉化,在超验想象中展开。我也采用佛教的打坐,进入虚幻的世界,只见四墙绽开,幻化成莲花坐。我坐在上面,升入顿悟的境界,看到满天都是似闭非闭的慧眼。似闭非闭,是暗示,是对佛教慧眼的质疑。我觉悟了吗?进入佛陀的极乐世界了吗?既没有/永恒的疑问传去/也没有/永恒的沉默回答,这四句非常之妙,表达了一种委婉的否定。因为我打坐进入幻象世界,不是追问生死的永恒之谜,也不希望得到终极意义的回答———原来,诗人所关注的不是宗教信仰,而是艺术的永恒。
天空的回音壁/只炸鸣着/滴/答/从何朝宗指间坠下/那一颗畅圆的智水/穿过千年,犹有/余温。我在天空的回音壁,听到的不是宗教对永恒的问答,而是艺术永恒的滴水声。这滴答声极大,诗人用炸鸣,强调这种巨响。通过这种强烈的听觉,强化艺术永恒的力量!舒婷的想象力真是奇妙,她从滴水观音的滴水,联想到智水。滴水观音这件艺术精品,是何朝宗那双天才之手捏塑出来的。所以,想象成:从何朝宗指间坠下/那一颗畅圆的智水。这是一种惊人的艺术幻觉,在舒婷超验的想象中,何朝宗瓷塑精品滴水观音,变成从他手指间坠下的一颗畅圆的智水。这样,就把现实的艺术品,变成想象的意象,以智水隐喻滴水观音这件传世杰作。
何谓智水?智水一词,现在已经很少看到。不要说普通词典,就连《辞海》,甚至台湾版《中文大辞典》都查不到,可见这个文言的古僻。只有《汉语大词典》才能找到对智水的解释:是对水的一种美称;是指灌顶之水,谓佛教密宗子弟入门时,本师用水灌洒头顶,以明诸佛护念的净心;是泛指智慧,智慧能除无明火与热恼,故称智水。舒婷读书之广,文言储藏之多,诗心之密,由此可见一斑。舒婷笔下的智水,也涵盖了这三种解释的内涵。我们可以把智水解读为充满智慧的灌顶之水,它能启迪我们去感悟艺术创造的永恒之美。
智水是古代的书面语,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舒婷选择智水,是唯一好词。如果把智水改为滴水亦可,但智水这个书面语所内含的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宗教内涵就消失了,其诗意也就大打折扣了。智水不同于滴水,又高于滴水,这是两个相距很远的不同层面。想象力丰富的诗人,也许也能听到滴水观音的滴水声,但不可能上升到这样非凡的想象,把滴水观音变成何朝宗指间坠下的那颗穿过千年还有余温的智水。所以说,滴水只是一般的想象,而智水却是神奇的超验想象。更难的是,诗人必须懂得智水这个古辟的文言,才能进入神奇的想象。
智水一词虽好,但在未进入《滴水观音》之前,还只是一个散发着霉味的文言。如何用奇异的感觉和想象,赋于这个古词以新的生命?舒婷通过五官开放和身体思维,用丰富的感觉来写:指间坠下是视觉所见;畅圆不仅写出了这一颗智水圆的形体,而且还有重量之感;犹有余温,是触觉所感。不仅如此,舒婷还用竖行的特殊句式,传达出滴水由上而下流动的视觉感:滴/答。这样,舒婷就把这个尘封千年的古词智水,变成可见、可感、可触,还在流动的有生命的意象和隐喻,这真是艺术创造的奇妙。
在充满愉悦的细读中,我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想象的幻境:伸出双手,合掌接住从舒婷指间坠下的这颗畅圆还有余温的智水。
http://s3/mw690/634dacccgdc2189252c22&690 答" TITLE="滴 答"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