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

标签:
异国应等场合长者疼痛 |
分类: 人生哲学 |
http://s2/mw690/634dacccgd6776ff11e11&690
今天在街上遇见一个本单位退休的老领导,年近80,可身体真是硬朗,在和他握手的时候,他和我开了个玩笑,用力的握了我一下,疼得我呲牙裂嘴的,一副狼狈相。因为和老领导的孩子也是同一个系统的,所以我知道老领导平时随时不忘锻炼身体。他最特别的一个项目是拍打功。平时在家就用薄的、长条形的木板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正所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他的瞬间用力,力度着实不小。所以每次遇见他,我最怕和他握手;不握又不行,不握就不礼貌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06EN00SIGG.gif
握手是一种礼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赋予了这个动作丰富的内涵。握手往往表示友好,是一种交流,可以加深双方的理解、信任,可以表示一方的尊敬、景仰、祝贺、鼓励,也能传达出一些人的淡漠、敷衍、逢迎、虚假、傲慢。
握手最早发生在人类“刀耕火种”的年代。那时,在狩猎和战争时,人们手上经常拿着石块或棍棒等武器。他们遇见陌生人时,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武器。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握手”礼节。握手之礼起于中世纪的欧洲,当时恰是身着戎装的骑士侠客盛行的时代。一个个头顶铜盔,身披铠甲,腰挂利剑,就连一双手也罩上了铁套,方以示人,这身豪气,让人敬而远之。可见了亲朋好友怎能还这般冰冷待人,于是免去铜盔,脱下铁套,与之握手,同时表示我的右手不是用来握剑杀你的,这正是握手之起源。
现代人握手之风气已成,哪管它原意是作甚,相见告别时握彼之手,你如此,我如此。从握手的方式能感觉到对方的态度,握手后立即松开表露出漠不关心,而一直紧紧握着则反映出“一起努力吧”的想法。不过,如果握手时用力过大甚至让对方感到疼痛的话,就另当别论了(当然,那位老领导和我握手时故意用力则属例外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3EN00SIGG.gif)。同样,握手时一直盯着对方,也是向对方施压的表现,似乎在说:“怕了吧!”
正常人握手时一定要用右手,这是约定俗成的礼貌。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人们不用左手与他人接触,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卫生间的。
如果双方都是身强力壮的人,可以用力大些;如果是久别相逢,或跟老年人握手,可以握久一些;跟女士或上级握手,要轻一些,时间要短一些。
年轻者、职务低者被介绍给年长者、职务高者时,应根据年长者、职务高者的反应行事,即当年长者、职务高者用点头致意代替握手时,年轻者、职务低者也应随之点头致意。握手时,年轻者对年长者、职务低者对职务高者都应稍稍躬身相握。有时为表示特别尊敬,可用双手迎握。
握手时双目应注视对方,态度真挚亲切,微笑致意,切不可东张西望,漫不经心。
任何情况下,拒绝对方握手的举动都是不妥的,若手上有水或不干净时,可婉谢握手,但必须解释并致歉。
和年轻女性或异国女性握手,一般男士不要先伸手。在和女士握手时,男士要等女士先伸手之后再握,如女士不伸手,或无握手之意,男士则点头鞠躬致意即可,而不可主动去握住女士的手。如果男士同女士握手,一般只轻握女方的手指部分,不宜握得太紧太久。
在和长辈握手时,年轻者一般要等年长者先伸出手再握; 在和上级握手时,下级要等上级先伸出手再趋前握手。
如果是双手握手,应等双方右手握住后,再将左手搭在对方的右手上,这也是经常用的握手礼节,以表示更加亲切,更加尊重对方。
如果是一般关系、一般场合,双方握手时稍用力握一下即可放开。如果关系亲密、场合隆重,双方的手握住后应上下微摇几下,以体现出热情。
男士握手时切忌戴手套握手,若实在来不及脱掉,应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不过在隆重的晚会上,女士如果是穿着晚礼服并戴着长手套则可不必脱下。
多人同时握手时应顺序进行,切忌交叉握手。
接待来访客人时,主人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欢迎;送别客人时,主人不能主动握手,否则有逐客之嫌,这时客人要先伸手,表示对主人的感谢,并让主人留步。
。。。
好多好多。握手虽然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动作,但它贯穿于人们交往、应酬的各个环节,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握手的礼节。也许握手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但印象深刻的总有几次:第一次见面的激动,离别之际的不舍,久别重逢的欣喜,误会消除、恩怨化解的释然。。。http://s15/mw690/634dacccgd67771337d2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