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6/small/634dacccgd01915c26a15&690
爱是一种无声的诺言,
只要轻轻一点火花,
就能让世界充满温暖;
爱是一种无偿的交换,
只要小小一缕奉献,
就能让彼此真诚相待。
——题记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性格叫执着,有一种情感叫火热,有一个名字叫志愿者。”
大家都知道11月11日是光棍节,12月25日是圣诞节,但是对于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知道的人是少之又少。每年也只是到了学雷锋日、义务献血日、国际志愿者日,媒体才有报道,一过了这些节日,又常被冷落。现在社会上对义工和义工精神了解得太少了,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如有人要求义工过去帮带小孩、做清洁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其实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做这些事的;甚至有企事业单位把他们当作廉价的劳动力,认为“不用白不用”,在一些会议场所,把大批义工拉去当听众扎场子,“凑热闹”做秀,浪费了不少人力,这违背了义工的自愿、公益和非牟利性等特性。
志愿者,在海外华人文化圈中被称为义工。相较于志愿者这个词,义工所表达的内涵要更为丰富:“义”者,义务,正义,公义,义举,义不容辞;“工”者,做工,工作,打工。义工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某种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义工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不但是文明爱心的播种机,更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与志愿者相比较,义工这个词表达了更为本质的“民间自发”与“社会公义”精神。
志愿者起源于西方,1971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正式成立,它的宗旨是动员具有献身精神并有一技之长的志愿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其发展目标。1985年,第40届联大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经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这样诠释志愿精神:“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1994年12月5日,由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志愿者队伍在中国的出现虽然只是近10几年的事情,但发展非常迅速。不过,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之前,志愿者主要还是集中社区服务,赛会志愿者还基本是一个空白。志愿者不断在各种赛事中积累经验,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中国的大型运动会的志愿服务基本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
其实,志愿者所展示的是一个逐渐成熟的现代社会的两面,社会自治与公民精神。志愿者的志愿行为动机,出自一个公民的道德勇气和责任担当,出自我们心中对他人、对环境、对家园永不枯竭的爱。惟有这样的志愿者精神,才可以化为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的城市财富。志愿精神是指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志愿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的一种积极态度。举个例子,香港的义工组织就比较制度化、完善化、人性化、“平民化”。香港的小学生就可以参加义工,一到节假日,以班或小组为单位的义工小分队就开展定点活动,活动结束后,由专门机构在个人的服务记录册上盖章证明。在香港,学生当义工服务时间是考察学生成绩的标准之一。
志愿服务不仅是义务、责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志愿服务中得到学习、成长、充实、提升的收获。参加义务活动不但能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还能增长经验锻炼自己。义工不只是拥有爱心和时间这么简单,做一天的好事不难,难就难在天天做、做一辈子。很多人做义工,热情让人感动。不过,担任义工,只靠热情是不够的。不要把做义工当作轻松的事,如果只是靠一时冲动支撑的话,一定很难持久。处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的现代社会,很多人只关心自身的利益——当然因为社会变迁速度加快,个体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多人会觉得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花在献身公益事业上。然而,如果一个公民普遍都只考虑“利己”,那么这个社会未来的发展前途是不能让人们期许的。
志愿服务发展到今天,内涵更丰富了。目前,国外志愿服务与公民的成才和就业等切身利益直接相关联,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切入点,让人们在做“义工”中寻找到自己能够工作的位置和快乐。现在的成年人都感慨,相差五岁就有“代沟”,可志愿服务则可跨越年龄、跨越行业、跨越阶层地进行大“串联”,大家只为共同的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来做事,不存在利益冲突,做得好了,可以转化为职业,做不好,权当作实习、长见识、铺人脉。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义工,加入义工,这样,志愿服务才能日常化、平民化。应该天天都是“志愿者日”,天天都让义工们骄傲!
其实不管你是谁,只要有心,就可以为这些不尽相同的弱势群体或者我们的社会做义工。从身边的小事情开始吧,用你的举手之劳,去帮助身边的人们。用你的文明举动,去影响身边的人。做一个新理念的实践者,做一个心灵的快乐者!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愿意把爱心化为行动,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弘扬志愿者精神,与现代文明同行,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通过志愿者行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爱,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融和,政府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
青春的列车,一直向前驶去,我们不能选择停留,但我们可以播下希望的种子,让它在我们所经之处茁壮成长,能成为一把遮天大伞,为需要的人遮光挡雨。我们追求的并不多,只希望着,能够尽我们的微薄之力,让生活更好一点。也许,我们微弱的力量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您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漂亮,世界在我们手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的;也许,我们能够做的的确很少,但是只要我们做了,您会发现我们所收获的并不只是付出的那么多!
无论是在海啸过后的废墟上,在被火山灰覆盖的村庄,在爆炸袭击现场,还是在奥运赛场积水的场地或是巨头鲸搁浅的海滩,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虽然来去匆匆,没有留下名字,但是志愿者的名字,永远印刻在人们心中。
http://s5/mw690/634dacccgd0191b0a17a4&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