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凤凰、*ST远洋、中海集运等航运央企狂卖资产求存
(2013-10-25 18:10:04)
三艘货轮被法院拍卖,回款26880万元,初步测算,导致公司资产处置损失4.66亿元。*ST凤凰昨日公布的船舶拍卖进展公告,部分透露了这家公司艰难求存的窘境。而记者采访其他航运上市央企,他们的日子也同样难过。记者调查得知:航运央企仍处于寒冬之中,变卖资产成为其求存的主要手段。
业绩下滑难以为继或成首家退市央企
*ST凤凰是一家注册地在武汉的航运央企,2011年,其在长江、沿海以及远洋运力规模大致相当,分别约为110万吨左右。本来,在这些大型航运央企的业务中,卖船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比如在2010年10月业务尚可时,*ST凤凰就公告出售老旧船舶
133 艘(共计约 40 万吨运力),其中包括128艘运输船舶和5艘辅助船舶,获得营业外收入9552万元。
不过,今次船舶是被法院拍卖,用以偿还公司和控股子公司长江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笔欠款,债主是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汉口支行。武汉海事法院的判决书显示,借款本金9000万元及利息、罚息(利率按借款凭证约定的年利率6.765%计算,如遇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利率按颁布的基准利率上浮10%确定,罚息利率为利息利率的30%,均至2013年7月2日起计算至实际偿付之日)。武汉海事法院判决原告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汉口支行对“长宁海”号、“长飞海”号、“长达海”号、“长盈海”号、“长丰海”号、“长跃海”号、“长安海”号、“长通海”轮享有抵押优先受偿权。
而这仅是*ST凤凰诸多麻烦事之一。自公布2012年年报以来,已无偿债能力的*ST凤凰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诉讼。随之而来的是公司的船只接连遭到冻结,不仅如此,公司的银行账户也难逃被查封命运。9月初公司公告称,武汉海事法院判决其向中国进出口银行偿还贷款本金3.6亿元,以及本金所产生的利息、罚息和复利。此外,9月2日公司还收到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因公司未按期还款,交通银行武汉江汉支行于2013年8月21日向法院提出诉前财产保全申请,要求冻结*ST凤凰银行存款3200万元,或查封、扣押其等值财产。
*ST凤凰公布的2013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今年1月份至9月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91亿元至5.3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7277元至0.7869元。与此同时,公司预计7月份至9月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47亿元至1.87亿元。
相比2012年前三季度亏损6.29亿元,公司今年的亏损有所减少。不过,虽然*ST凤凰业绩减亏,但由于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公司股票于2013年4月25日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如果公司2013年全年经审计的公司净利润仍为负数或净资产为负,公司股票将面临暂停上市的风险。
就公司业绩持续下降原因、是否有重组预案等问题,昨日本报记者以投资者名义采访了公司董秘李嘉华。他说,这几年航运板块整体都不好。不仅远洋运输毫无进展,国内航运也日渐萎缩。因欠债太多,“几乎所有的船都被抵押了。”他承认,主营业务年底不可能扭亏,这是定了的。而重组计划也屡履流产,“欠这么多的钱,谁敢来重组我们?”
从这些表态来看,公司明年暂停交易的可能性相当大,或成首家退市的央企。
中国远洋、中海集运的日子也不好过
航运企业中,难受的不只有*ST凤凰一家。*ST远洋(中国远洋)、中海集运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ST远洋今年上半年账面上虽然有30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但净利润亏损9.9亿元。今年中报显示,由于国际航运市场供需失衡无实质改善,集装箱、干散货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运价同比下滑并处于低位,导致公司业绩继续亏损。但通过出售中远物流和中远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股权,以及公司在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努力,业绩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减亏。截至2013年4月底,*ST远洋完成出售中远物流100%股权,取得投资收益18.46亿元;截至2013年6月底,所属中远太平洋出售中远集装箱工业公司100%股权取得投资收益29.60亿元。由此计算,这两项投资收益高达48.06亿元。
*ST远洋10月15日召开201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以高票通过了中国远洋所属青岛远洋运输有限公司、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将旗下全资子公司青岛远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81%股权以及上海天宏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81%股权,分别出售给中远香港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中国远洋预期该交易完成后将为公司2013年贡献利润约36亿元。公司董事会认为,这一举措将改善公司2013年的效益,补充公司的运营资金,降低公司被暂停上市的风险,符合全体股东的利益。
*ST远洋证券部马女士昨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公司的远洋运输,包括集装箱、散货、煤炭、钢铁等运输业务,金融危机以后都急剧下降。因金融危机前后,全球货船交付量大增,导致远洋运输行业目前比较严重的供大于需。但公司有关研究表明,因全球造船业这两年交付的货船减少,供需之间的差距正在收窄,估计2015年以后国际货运需求增长会超过运力增长。
马女士说,公司现在就是努力闯过这一关。她说,“公司主营仍亏,主要靠出售资产维持运营。公司目前的主要目标是扭亏,保壳。”
据她介绍,目前全球海洋航运业,只有马士基一家因地理优势,独霸大西洋运输,受冲击较小,目前仍有盈利,但盈利水平已不如从前。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航运公司业绩也不好。
10月上旬中海集运公告,拟向控股股东中海集团下属的中海码头发展(香港)有限公司转让其全资子公司中海码头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香港码头将向中海集运增发股份以作为股权转让的对价,同时,中国海运(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将对香港码头进行现金增资。交易完成后,香港控股将持有香港码头51%股权,中海集运持有香港码头49%股权。根据评估,本次交易的股权价格为34.2亿元,中海集运董事会预计该项交易可为公司带来约8.7亿元的税前利润。此前,公司还有多宗出售资产记录。
公司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158亿元,同比去年仅增长3.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负12.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9亿元,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51亿元,同比下滑5.26%。
公司投资者关系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性工作人员说,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对航运的需求减弱,现在整个市场出还没有完全恢复,公司主营业务也难有起色。
说起最近这起码头股权交易,她承认买方是中海集运的兄弟公司,是关联交易。
央企有诸多政策优惠,但这些优惠也可能害了央企。*ST凤凰董秘李嘉华在与记者交流中承认,如果*ST凤凰是民营企业,没有政府支持,不可能从银行贷到这么多款,“资产也不会做到这么大,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他说。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