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银行谋划员工持股
市场争议依然存在,恢复旧态阻力很大
深圳商报记者 傅盛宁 詹钰叶
昨日有媒体称国有银行也将恢复员工持股,并称国庆前后或实施。本报通过知情人获悉,仅有部分银行就此进行了内部讨论。目前国有银行员工持股仍受政策和舆论的压制。
证监会为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开政策绿灯被指不靠谱
8月4日
,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办法所称员工持股计划是指上市公司根据员工意愿,将应付员工工资、奖金等现金薪酬的一部分委托资产管理机构管理,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本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股份权益按约定分配给员工的制度安排。
此意见稿出来后,一些财经人士指其为多此一举,认为员工用自己的钱买什么股票是个人选择,如果将员工本来应得的工资、奖金等现金薪酬强制划归某资产管理机构,用于购买本公司股票,是侵犯私人财产权。因此证监会这个意见稿不可能起到任何作用。
但能不能以上市公司公积金回购部分股票分配给员工呢?这一直是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无法说服社会的一个问题。
深圳信和投资经理关铁良认为,国有银行是所有国民的财产,不可为公司管理层或者员工非法侵占。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四大专业银行确定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后,这些行纷纷提出难度不小,无法转轨,理由是历史包袱沉重,政策性业务太多。国家听从四家银行的要求剥离了四家银行的政策性业务。1998年,财政用发行30年长期特别国债的方式向四大银行注资2700亿元。到了1999年,四大行又提出了不良贷款太多,转轨步履维艰。中央政府再次启动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剥离了四家银行的1.4万亿元的不良资产。为此,中国印了大量钞票弥补这些窟窿,中国民众忍受了由此带来的通胀,为以上改革付出了很大代价。
关铁良说,银行员工本身就是高收入人群,现在再拿公积金回购股份给员工分配,实际上就是变相地增加银行员工的福利,提高他们的收入,加剧社会不公。国有银行能获丰厚利润,就是因为有垄断。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发布的《银行业价值创造报告》显示,与世界成熟同行相比,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来源仍然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和与之相伴的惊人存贷款利差。在中国,一笔交易银行可以轻松赚到至少300个基点(1个基点等于万分之一)的利差,而在成熟的市场上,能达到20个基点已经很不错了。
部分银行谋划恢复员工持股
正因为类似的质疑声音过于强烈,自2008年起,证监会要求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员工不得员工持股,已经持有公司股票的要卖掉。因此,现在工行、中行、农行、建行、交行等已经不存在高管持股。
当前大盘指数一跌再跌,作为最大权重股、蓝筹股的银行却没有发挥护盘作用,一些股民要求银行业也考虑恢复员工持股。记者了解到,一些银行已经内部讨论这一问题。
浦发银行投资者关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正在研究当中。”对一些投资者希望银行业恢复员工持股高管持股的呼声,“将通过正常渠道向上反映。”
招商银行的董秘办有关人员说,“正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指出,这还存在一些政策障碍。
平安银行、民生银行董秘办则表示,没有讨论过内部员工持股问题,理由是“监管部门不允许国有银行员工持股”,不能回购,不能炒作本公司股票。
交通银行董秘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听到记者问起上市银行员工持股的问题,说了一句“这个事情我也是在网上看到的”,然后让记者联系公共关系部负责人。但是电话始终无人接听。下午3点后,中行董秘办公室没人接电话,总机那边实名转接后,还是没人接。
记者联系在银行工作的同学,他们都说估计只有董秘才知道有关情况。一位自称消息比较灵通的部门的同学说:“国有银行的消息哪有这么快?不要抱太大希望。至少要是省行的级别才可能收到新政策。”他说,“问题有点敏感,而且涉及到的权限可能要比较高”。
他们都认为不可能恢复过去那样的员工持股。
银行业一直被视为“暴利”行业,但因政策有规定,上市银行大部分管理层都有回避持有本行股份。16家A股上市银行中,建行、中行、民生、兴业等8家上市银行高层无一持有本行股份,另4家上市银行也分别仅有个别高管持有非常少量的股份。目前高层持股数最多的为宁波银行,管理层持股数达2025.98万股。高层持股市值随后排名为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中信银行一非执行董事持有该行356.96万股股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