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民币的认识测试分析反思

(2012-04-17 20:47:06)
标签:

杂谈

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民币的认识测试分析反思

一、测试结果分析

这次考试的总体情况较以前几个单元要差一些,从学生们的做题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很多。我从考试的成绩来看我们班的学生们的优秀率比以前的要低的好多,在这次测试中出现了几名同学刚刚及格的现象。

二、测试试卷的分析

本次测试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事物,可是学生们对我们比较熟悉的人民币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这也是我对学生们高估的结果吧。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考出来的成绩却会差距那么大呢?差距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仔细分析,我想原因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孩子的接受能力有差异

十个手指伸出来有长短,孩子之间存在差异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样,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起决定因素,但这也是必须承认的事实。

原因二:教材简单考试灵活,学生应试能力有差异

现在教材上的例题其实都还比较简单,学生也比较容易掌握。书上的练习、课堂作业都基本上是依照例题设计的,题型变化不大。但是考试试题就不一样了,涉及的知识点多,题型多,题量大,加上学生的应试能力存在差异,有的孩子速度特别慢,总存在做不完的现象,有的孩子总喜欢被外界所干扰,有的孩子一遇到新题型就不知道该怎么下笔等等,都导致差异形成的因素之一。

原因三:课堂学习效果存在差异

我们常说要创造高效的课堂,有的孩子上课前就已经做好了课前准备,老师一来就能投入学习。而有的孩子时间却在不断地被消磨掉,老师要求翻书时才发现桌子上没有书;别的孩子已经开始做题时,才发现文具盒还在书包里,拿笔、找尺、向同学借橡皮……可能老师让学生做练习的3分钟时间早已过去了,而他却还什么都没有准备好。虽然平时上课的过程中,我总是会以各种方式来提醒不听讲的孩子,但是毕竟老师要面对的是全班学生,不能因为个别孩子频繁地停下来,所以,同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学习的效果却大不一样。

原因四:完成非书面作业存在差异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知道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学生掌握情况不太好。学生年龄太小,又缺乏生活经验,甚至没有等价交换的概念。虽然教材做了精心的设计,给同学们创设了逼真的情景,但是我始终觉得,还是实际亲身体验一下人民币的币值和商品功能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考试后我要求学生能和家长一起去超市买买东西,真切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布置了初步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等这样的非书面作业,但是,部分学生认为没有书面作业就是没作业,完成的情况大不一样。事实上在上课的过程中能明显感受到有生活经验的孩子明显掌握的好一些。

四、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怎么办呢?

作为老师的我,我想应该是不断地学习,课前精心的预设,提高课堂效率,在用足、用好教材的同时,不拘泥于教材,做到事半功倍。

作为孩子,应该端正学习态度,努力地学习,但是毕竟他们还小,缺乏学习的自觉性,那就让我们老师和家长一起来帮助他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不断进步。       

希望自己和我的学生们都能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