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与逝者:第十七章《借绵绵思念,把远方的丈夫探望》
(2011-05-26 02:25:00)分类: (D)纪实类 |
【温馨提示:谢绝个人收藏与个人转载】
第十七章《借绵绵思念,把远方的丈夫探望》
“天下之人谁无父母?谁无夫婿、妻儿?谁无兄妹?在每个脆弱的生命中、简单的日子里凝聚多少成分,究竟又有谁知其中味???也只有深刻品尝过的人才能说得清、道的明。。。”
兰妮的丈夫是一个五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他凭着自己充沛的学识考上洛川师范。从学校毕业后,被直接分配到陕西省延安地区________兴建与推广全国的无线电(广播)事业。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几乎属于无条件服从组织各项指标与决定。丈夫是个性格腼腆、憨厚实诚的人。这种思念定位,不但在对他平时呈现的音容笑貌回忆中;而且从他平时的为人处事上一直被自己这样认为的。
是的,她自己的丈夫叫梦云______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当每一次在梦中呼唤他的时候,他都是扭过头,冲着她微笑,直到醒来枕头上已经是浸湿一片;每一次他们相聚在一起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开心、幸福的人:虽然他的皮肤有点黑气,但是跟她闲聊的时候,那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让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她觉得喜欢、并且爱上一个男人是自己这辈子最值得炫耀的事情:这种人生的内心情感也只有在平凡生活经历中才能感觉与体会得到。
1962年仲夏,丈夫收完了自己的麦子又匆匆地返回自己的单位上班去了。第二个月,兰妮忽然发现自己的例假没了,她默默地庆幸着,“难道,这次有了身孕?!还是再等一段时间再说。。。”
简单的岁月,就这样在一次次日升日落中不断更迭。三个月的漫长等待总算快要画上句号:这一回她必须辞掉干了几乎7年的妇女主任。她已经失去了一个女儿,经过了几乎五个春夏秋冬的盼望,自己总算又要做一回母亲了。在这个世上,她要把自己的秘密传达给唯一的男人_______-梦云。
按照平时送丈夫的时间在村头等车。依着丈夫的书信踏上异乡的道路。这条路把自己与丈夫分离了十个春秋;这条路就像是远离尘世的七仙女告别人间、王母玉簪划过天际的天池。让她探望丈夫的心情感慨万千。
车子穿梭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路基让兰妮不觉得发呕,甚至产生了一种后悔的情绪:“千万不要把怀了大约五个月的孩子出现任何状况。。。”为了这个,她在路上车上一直坐在前面,一直小心翼翼地坐在包袱皮裹得几件随身携带的衣服。那一刻自己的心就像刚刚离开水底的鱼儿,不停地做着深呼吸、深运动的动作。
翻过了三道山。车子径直地扭曲在延绵的山脊中。透过玻璃窗,远处的山已经没了绿意。清晰的山体曲线呈现在兰妮的视线中;顺着道路的两边,田野里,除了坑坑洼洼的玉米窝子和一些枯黄的草,光秃秃的土壤裸露在地表;道路上零星地布列着怪异的建筑物:那低矮、挂缝着补丁的门帘、小门小窗的土窑洞,那不足三米高的地方一个半坯的黑色老瓷缸倒扣在上面,从里面徐徐地冒着烟,随着车速的倒影不停地更新;在一些家户院落中有一个向日葵杆和灰褐色的、像大拇指一样粗细的木杆穿插在一起围成的‘玉米楼’,那里面装着颗粒干瘪的玉米棒子。偶尔几家的院子中,踱着方步的几只老母鸡和一半只打鸣的鸡仔、‘和一半条不是很肥大的黑毛猪;大门几乎都是从山上砍下的粗树,被锯子分割两半做成的大门框。。。
兰妮浏览着眼前飞跃的风景,她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看来自己的丈夫一个人在外地工作,也是一件万不得已的生活忍受:“这儿,人们都吃着粗粮:“什么谷米米饭、什么酸菜炖肥肉片、什么荞面饸饹、什么卤冰点的豆腐、什么高粱、韬黍饭。。。”这些,兰妮只是听丈夫回家对自己陈述的生活现状。
经过了长达一天的行程(注:估计290里--300左右里的路程,那时候交通不方便)总算到了第二天下午5点钟,她被丈夫接到了自己的单位。
单位的建筑结构与造型比较考究。一排石砌面窑洞整齐地环绕着三面。院子属于长方形,中间留着一个半新的花园。依旧呈现眼前的是枯死的花儿枝干和一些树的枯叶;僵硬的地面格外的黄;即使天空中,也不是很干净的蓝色底,白色相衬的气象;木质的窗格子裱着麻纸。是房子的光线很透彻、很亮眼。房子里散发着浓烈的焦炭味白色;帘子挂在被雨水冲刷的绿色门框上。房子的靠墙的地方一张办桌堆积着一些书籍。木质的办公柜子后面是木质的单人床。最显眼的是那房子中央,架起了一个灰色炉筒子和小型的铁炉子,在它微凸的肚子中燃烧着几块焦炭,虽然炉盖子盖得很严实,然而那气味久久地不能散发彻底;在房子的隐蔽地方,一个破烂的桌子,陈旧的锅碗瓢盆,零落地陈列在那里。。。兰妮环视完丈夫的房子,把目光又一次投射在他的脸上。
一张黑里透黄的脸庞,穿着四个口袋的蓝色上衣,一件深灰色的裤子,一双半新不旧的方口型布鞋。这双目光也在紧紧地搜寻着对方的脸。两对眼睛都布满了很难说的清楚的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