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献词:魂牵梦绕思故乡─写给游子与游民
(2010-01-02 01:22:36)
标签:
新年献词天路客朝圣者另类乡愁另类相思杂谈 |
分类: 谈道说理话信仰 |
天涯游子,都市游民,无不患上思乡病。唐代诗人李白思乡,写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的千古绝句。贺知章一首回乡偶书,抒发了游子年迈返家时的共同惆怅:“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十七岁的少年诗人王维孤身一人在京城求取功名,重阳佳节无法回家与兄弟们团聚,写下一首流传千百年的七言绝句,道出了异乡客的孤独与无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宋代诗人苏轼在中秋节那个满月之夜思亲情切,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
故乡是我们心灵深处永不褪色的影集。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每个人都难忘自己的故乡,那片生我养我的沃野绿林,那群可亲可敬的父老乡亲。记得小时候,从雄鸡一唱天下白,乡亲们日出而作,到请鸡入笼夜展灯,全村庄日落而息,好一幅田园风景画。孩提时代,根本还没有超市一说。前院果树就象各种小店铺,挂满种种鲜嫩的果实,举凡桃子,李子,柚子,栗子,覆盆子,应有尽有。后院竹林满地是香甜可口的香瓜。平时要吃鸡了,就抓一把米,撒在堂屋内,诱鸡入室,然后关起门来捉一只鸡,活杀了尝鲜。平时要吃鱼了,就随父亲去打鱼。有一次放学回来,跟父亲打了满桶活蹦乱跳的鲫鱼,至今记忆犹新。春天来了,我们就在河堤边稻田出水口,放上父亲编织的竹笼,等鱼儿夜间逆水上行,进入陷阱,有进无退。冬天即临,村里乡亲们竭泽而渔,让每一个新年大家都过得年年有鱼(余)。岁首年关,每家总要杀一头年猪。这些值得回味的故乡轶事,城里人大多见所未见,最多只是有所听闻。
沉醉在故乡的回忆里怀旧,为的是在新的生活地点重新打造属于未来的美好记忆,所谓梦里不知身是客,且把他乡当故乡。不仅旅居海外的广大侨胞有这番感受,从农村来到城里谋生的每一位,何尝又不是如此?既来之,则安之,为自己美好的人生前景而打工拼搏。一个又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成功范例,无不激励著一批又一批有志之人、有识之士一往无前,期待有朝一日,一鸣惊人,荣归故里,完成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宿愿。这当然不是毫无价值的人生诉求。
有人念故思乡,有人立足他乡打拼,另有人则憧憬未来的家园。他们既不满足于过去自己熟悉的故乡,也不满足于异国他乡的些许所获。他们承认自己在地上不过是匆匆过客,是暂时寄居在地的客旅。他们心灵深处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这些人无疑是一群天路客、朝圣者。他们的目的地不在地上,乃在天上。他们不再以肚腹和金钱为念,这个花花世界对他们失去了那种常有的迷惑与引诱力。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善好施,知足常乐。他们顾及自己和他人内心深处的呐喊,要花一生的功夫,走回那曾经失落的心灵家园。也许你已经注意到这些人其实离你不远,就在你生活的周遭。他们跟你一样打拼生活在异乡,但他们心中有北,脚前有光,脚下有路,活在当下,极目永恒,径直走向你我心灵深处那个梦寐以求的故乡。欢迎你也加入天路客的朝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