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静安区垃圾分类减量明显,居民新习惯养成不易,专职分拣员"招安"拾荒者

(2011-06-20 14:31:52)
标签:

小区垃圾分类

拾荒大军

收编

二次分拣创新

杂谈

分类: 今天我还上班

两年前,通过对自己小区垃圾回收人员的观察, 我就发现,无论是物业还是小区大门外的废旧物资收集人员,都只从事“有价”部分的垃圾回收。 他们中间似乎还有竞争或者打压的关系。 唯独没人关心和厨余混合的垃圾处理。 大家都把它抛给了社会,成为大家的问题。 

我就一直在想,是否可以把有价也有市的资源回收行为,和无价也无市(有毒有害垃圾),有价但无市(数量少,体积轻,收集不容易,循环再用产业还需培养的)和无价但有市(循环产业形成过程中但还没有找到收集渠道的)的分类工作结合起来,用一个价值链串起来。 

今天收到的上海新闻恰好验证了我的部分假设。 上海小区的工作人员尝试收编拾荒者,把他们隔离在小区大门外的游击队生活变得光明正大的小区内工作。 他们的权力是:光明正大地检走可以回收的废旧资源,他们的义务是帮助小区对厨余湿垃圾进行二次分拣,提高厨余垃圾的正确投放率。 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对收编拾荒者的工作劳保,工作健康等福利和待遇安排。 


垃圾分类居民不习惯 专职分拣员"招安"拾荒者

http://news.online.sh.cn/news/gb/content/2011-06/16/content_4637874_2.htm

为一项新诞生的职业,垃圾分拣员无疑算是苦出身。本报见习记者 贺佳颖 摄

    至本月15日,上海100个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满月,垃圾减量效果明显。据静安区环卫部门介绍,原来这些试点小区中一天产生5桶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后,其中23桶都为厨余垃圾,这些湿垃圾可以运到专门的厨余垃圾处理点,进行生化处理压干水分变成残渣,或加工成肥料,从而实现了垃圾减量

    但是问题同样存在,由于多数居民未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在试行之初,每个小区都配备了专门的分拣员对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然而,分拣工人并不好找,谁付他们的报酬、付多少,更成为横亘在眼前的一个尴尬问题。本报记者瞿艳花 陈

    窥现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

    傍晚7点多,卢湾区海悦花园的王阿姨拎着一袋垃圾到楼下去散步,和以往不同的是,最近一个月里,垃圾投放的方式有些不同。按照物业的提示,她将厨余垃圾投递到自己楼层的公用垃圾桶内,而其他干垃圾则拿到小区垃圾房内。作为垃圾分类的首批践行者,经过一个月的,王阿姨已经慢慢习惯了这种新的投递方式

    然而,对于许多居民来说,养成这种习惯却并不那么容易。记者随机掀开了黄浦花苑内的几个垃圾桶盖,发现不管是湿漉漉的塑料袋,还是塞满旧报纸的皮鞋盒,都被一股脑儿扔在里面。王先生是黄埔花苑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他的任务就是站在垃圾桶边对居民扔垃圾进行适当的指导,据他介绍,总体而言,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是不错,但是也有一些居民存在抵触情绪。时我上门去做工作,还会被赶出来。

    而在虹口区欧阳街道的绿洲紫荆花园,一进门就能看到3个分类垃圾桶,其中边两个上写厨余垃圾的垃圾桶内空空如也,当中那只写着普通垃圾的桶却被堆得顶开了桶盖,居民们似乎都像是对新鲜事物产生本能恐惧似地回避着和厨余垃圾桶发生关系,据当地门卫推测,可能是因为小区居民还没搞清厨余的概念,生怕扔错,才总是简单地把垃圾扔进普通垃圾桶,至于提到什么时候居民们才能有明确的分类意识,这位40岁的大叔被逗乐了:到我退休大概都看不到吧……”

    据了解,目前居民垃圾干湿分类的意识普遍不太强,能自觉分类的居民比例大概只有36成。不过专业人士同时指出,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数字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若今后相关工作到位,相信510年后,居民们能自觉养成好习惯。
钱少活累 小区分拣员难

    干垃圾、湿垃圾、玻璃、有害垃圾……记者在浦东新区乳山五村的小区垃圾站看到,不同垃圾各就各位,井然有序。别看现在分得那么清楚,其实都是分拣员一大早就分过一遍的。乳山五村小区物业沈经理告诉记者,由于垃圾分类试行不久,许多居民还没有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所以市绿化市容局要求原则上每个小区都要配备垃圾分拣员和志愿者。志愿者好找,由熟悉各楼道的楼组长兼任,在垃圾投放比较集中的时段站在旁边指导一下即可,但是分拣员却并不好找。沈经理告诉记者,分拣员任务很重,每天凌晨4点半就开始分拣垃圾,遇到不够自觉的居民,还得把袋子打开重新分拣

   可以这么说,分拣员从早忙到晚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所以尽量要找专职的,他们的工资怎么支付,却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为此,物业曾多次找到居委会商量对策,居委会表示街道正在想办法,到时资金肯定会到位,并提出暂时由物业垫付

    松江开元新都小区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由于分拣员的补贴未到位,协商后暂时由物业垫付,居委会只能本着尽量开源节流的理念去找分拣员。一千多元的资,却要每天不停地垃圾,这样的活谁肯干?寻寻觅觅良久后,这才找到了愿意干这种活的老人。十多天后,一名垃圾分拣员正式上岗了,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这才有了起色

    纠结

    这笔钱该由谁来出

    业:只按合同服务

   这笔钱由我们物业出,肯定是没道理的。乳山五村物业沈经理说,小区每个保洁员工作都已经安排得满满当当,实在抽不出人手来做这个事

    开元新都居委会工作人员多次找到小区物业,希望尽快落实分拣员。然而,物业服务方却也有自己的苦衷:们和小区业主签订了服务协议,换话说,我们只按合同服务,垃圾分类并不在服务合同范围内。对此,他们也表示了理解:现在用工、材料年年在涨,而物业服务费却多年未动过,若要再招聘人手,物业也很难。

    绿化市容局:区一级政府在操

    绿化市容局对此的态度是,目前只运行了一个月,对垃圾干湿分类运行好坏的判定还为时过早。另外,虽然市局对每个小区需配分拣员有过要求,但是垃圾分类工作主要由各个区县自行操作,具体情况还得问各区县

    环卫部门:钱正在筹集

   市局没说过要出这笔钱,钱也不可能让物业出,如果不给分拣员发工资们又没有积极性,所以只有我们自己想办法了。黄浦区绿化市容局社会管理科梁科长告诉记者,目前每个小区都配备了分拣员,但是资金一直未到位。目前街道和区级政府部门正在积极协商中,到最后出还是不出,出多少,一直都没定论,还在走程序。

    虹口区绿化市容局废管科吴科长坦言,垃圾分类的成败与否,关键还是经费是否落实。据统计,虹口区5个小区一年的垃圾干湿分类成本在约200多万左右,包括购买清理垃圾的专用车辆、居民垃圾箱、垃圾袋的免费发放、宣传等。由于财力有限,虹口区的垃圾分拣员都是由物业保洁员兼任,但这肯定不长久之计。吴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区财政部门正在考虑给分拣员补贴一笔钱,但是具体多少还不得而知

    》出奇招

   招安拾荒者——

    不妨碍还给补贴,但要垃圾分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资金未落实,导致小区分拣员困难。无奈之下,各小区显神通

    虹口区绿化市容局废管科的吴先生告诉记者,在虹口区5试点小区,分拣员全部由保洁员兼任,然而由于保洁员本身的工作已满负荷,精力有限,目前只能重点对厨余垃圾进行简单的再分类。别看我们有4个分拣员,其实3个都是编外人员。松江区紫东小区的一位居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经费目前无法到位,物业好说歹说才安排了一名专职分拣员,但是人手依然紧缺。无奈之下,他们把其中3经常在小区收废品的人员召集起来。们告诉他们,垃圾桶里的废品依旧可以捡来卖钱,但是要求他们在垃圾桶时顺便把垃圾干湿分离一下。居委会同时允诺每个月给他们补贴几百元钱,到年底支付,几人慨然应允。于是,每天这3名拾荒人员都要对包干区内的垃圾进行简单分类,而后早中晚各一次运送到小区垃圾站,由专职分拣员再分拣,一下子减轻了不少负担

    击军变成正规军,也实在是无奈之举,物业不愿意做,但是如果没人分拣,垃圾到了终端就更难分拣了。虽然目前这几人干劲十足,但若有了钱,居委会表示,对他们的考核将会更有底气

    一位受招安者心声——

    累点没关系,只想被收

    清晨5点,才睡了6个小时的黄浦新苑垃圾分检员小许被一阵急促的闹铃吵醒,他轻轻推醒身边熟睡的妻子,新一天的工作又开始了

    时钟刚过5点半,小许准时来到小区外的垃圾压缩站,不一会,妻子就推来两桶齐人高的垃圾,小许解释,这是刚回收来的第一波小区生活垃圾,在拉过来时妻子已经初步对垃圾进行了干湿分离

    上周五,记者在小区内找到了小许夫妇,说话间,雨越下越大,小许顾不得打伞在接过妻子手中的垃圾桶后,两人开始赤手空拳地在雨中可回收的生活垃圾。

    记者看到,在气味难闻的垃圾压缩站,只有挂有小许工作牌和记录分拣工作记录表的一墙面是相对干净的区域。小许告诉记者,自己一天要回收好几次垃圾,5点半一次回收前夜居民丢弃的垃圾,然后在9时再回收一波上班族出门带出来的垃圾,之后是下午3点,晚上6点、8点、11点各有一档。每天从早上5点起床一直要忙到凌晨才能睡觉。如果回收次数少了垃圾会积攒特别多,不利于垃圾的回收分检。除了起早贪黑外,在分拣垃圾时,手还容易被锐物割破,但这些对小许夫妇而言,都不算什么,他们只是迫切希望这份工作能有一份经济保障

    许一家来自安徽,来上海打工的4年中有3年是在黄浦新苑拣废品。上个月他们突然接到了一个新任务:每月由物业支付500元工资,在小区捡垃圾的同时,也顺便分拣一下垃圾。许我还算不上一个真正的垃圾分拣员,我为小区工作,但和保洁公司没有任何用工合同。许希望自己将来能借拣员招安东风,被收编为一名真正的社工,增加生活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