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德国童书插画展绘本图画书梅子涵阿甲猿渡静子敖德儿童阅读育儿 |
分类: 其他 |
1、
2、
3、
4、
5、
梅子涵教授在谈话中好几次提到德国的亚诺士,并称其为“德国绘本之父”以及“中国图画书的启蒙”。
王星
王星的话不是很多,但她给的一个数据很是惊人。她说他们04年引进的图画书是17种,而09年时达到120种,真是所谓的“中国速度”。
敖德
敖德(耕耘文化的总经理)称对德语作品情有独钟,因为德国的童书作品不同于欧美、日本的风格,用他的话概括就是:“我不是很帅,但我很有味道”。
敖德在谈话中引用了彭懿的话说:“爱上图画书,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猿渡静子
猿渡静子,斯斯文文的一个日本女孩在谈话中谈到新经典文化的《窗边的小豆豆》突破260万册,是外版书中销量最好的。绘本中著名的《爱心树》也达到30万册。
梅子涵在说到中国原创的一些优秀作品时,特别提到了《团圆》以及《躲猫猫大王》。尤其指出《团圆》很中国,有中国的元素。也特别赞赏熊亮、熊磊两兄弟的“第一把努力”。
梅子涵在讨论中提到“儿童本位主义”,赞成要尊重儿童的品位,但不认为说孩子喜欢读什么,什么就是好的。既要尊重儿童现有的目光和水准,更要提升儿童的阅读水准,让儿童有更丰富的口味。
在谈到中国童书存在的问题时,梅子涵指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趣味性,第二是缺乏神情。
敖德提到了中国优秀图画书编辑的缺乏。
梅子涵还提出一个观点:中国的作者在创作时要慢下来。他举了《鼠小弟》和《打瞌睡的房子》的作者慢工出细活的例子。《鼠小弟》的文作者中江嘉男在创作鼠小弟时,两天才写一句话。而《打瞌睡的房子》的文字是写了3个月,然后修改了100次,图画是画了1年半。用梅子涵的话说:“创作的速度很慢,但今后发展的速度就会很快”。
下午的谈话活动梅子涵主持,dankert教授、德国的当红插画家(不好意思,没记得名字)、熊亮、阿甲、敖德参与讨论。
梅子涵谈到一个作品的灵魂往往是文字作品所赋予的(无字书除外)。但文字的多寡不决定作品的质量。
梅子涵在回答绘本作者是否懂儿童心理时,强调做绘本的人,怎么可以不了解儿童呢,了解儿童,不是一定要进修什么儿童心理学,而是对儿童有天然的亲近。童书的主题可以有很多,什么都可以写,关键在于通过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能传达给儿童所想要传达的。
阿甲提到单枪匹马做不成什么事,而且做事的时候,不是追求要多快,而是追求要多好的去完成。
梅子涵提到阅读是需要推广的,是需要动员的。
结尾:第一次亲见梅子涵,特别钦佩,好风趣,好有文才。在今天活动结束之前还不忘给大家推荐一本绘本,故事讲的很精彩,故事后的结束语也很激动人心,让我相信中国的绘本会努力,坚信美好的春天会到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