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精神与书法之道(摘要)
(2014-08-10 20:39:42)| 分类: 【大道】 |
比如说清华的著名教授梁启超先生就说过,说“各种美术当中,以写字为最高”,这是梁启超先生讲的。
再一个沈尹默先生讲,他说书法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有画图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这是北大著名教授沈尹默先生讲的,著名书法家
再一个,著名文人林语堂先生说过,说“书法构成了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北大著名教授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书法代替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这是中国几位大家对书法的一些看法。
艺术大师毕加索讲,“假如我生在中国中国,那么我一定是一个书法家而不是画家。”通过这几位大家对书法的评价可以看出书法特殊的审美价值,这里边实际上在讲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中国文化根本核心是中庸精神。探讨一下中庸基本含义。
为什么书法只有几个墨点子、几个黑道子却显示出了如此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性?因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中国文化根本是什么核心是什么?中庸精神。
中庸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高的一种思维观念和行为准则,这里边有两大含义,一个就是中,一个就是庸,两个含义。所谓中是什么,所谓中从字面意义上讲,很容易理解,中就是正,就是中点,或者说扩大而言就是中央区段。但它是有很深刻,更为深刻、更为广泛的意义,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句话,他讲“事物若臻至完善,若要保住完善状态,那么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这三个恰当就是“中”。
老子说“是以圣人去奢去甚去泰”,为什么要去奢去甚去泰?也就是要保持一个最好的限度。我们要引伸出来,这个黄金地段就是真淳之境精粹所在,我们再可以引伸,就是天人合一的最佳的契合点。我可以再一个通俗的例子,过去我们一般到了一个(人)家去作客,过去都是用长板凳,一进去以后请坐,那么你坐在什么地方?这就有选择了,你说你坐在正中,那么这个人没教养,那么坐在什么地方,坐偏了不行,要摔跟头,坐什么地方?正中偏一点,这个地方最合适,这个地方就是中,而
庸就是常也,规律也。庸就是传统,就是规律。庸就是我们先王的遗则,祖先圣人带领我们走过来的最佳路线,也就是中的最高表现,是实现中的规律、法则和途径。
不像西方人跟大自然是有隔膜的,为什么隔膜?因为他认为生在世界是寂寞、孤独,所以要改造自然,要改造世界,要战胜世界等等,提出这些思想。
祖先圣人是什么,最高的、最彪形的人就是祖先圣人,具有中和之质者。祖先在我们的眼里边确实是非常的神圣,非常的高明,为什么?他给我们选择了非常好的,也就是最中的生产方式,农业,给我们选择了最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心灵化的生活,中国人就是那种期待值不高的心灵化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等诸如此类的。中国,什么叫中国呢?最好的国度,中国。就连我们黄种人也被认为是最佳人种,说是上帝当年造人的时候,用泥巴捏巴捏巴以后放在炉子里烧,结果烧的时间短,拿出来的是什么?白人,第二个烧时间长了拿出来的是黑人,烧煳了,最好的火候恰到好处的(就是)黄种人。可以说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今天,所以中国人讲孝道是有根据的,饮水思源,要重孝道。
和谐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之一,宇宙的另外一个根本法则是秩序,这个和谐是靠的依序来实现的,来完成的,所以依序与和谐就是宇宙根本法则,以中庸就是为了实现秩序与和谐一个最根本的理论,一个最根本的理论原则,理论观念。印度思想家泰戈尔先生非常尊崇,非常崇拜中国文化,他说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因为只有上帝知道这种秘密,我实在妒忌他们有此天赋,并愿我们同胞亦能共享此秘密”。
孔夫子说“述而不作”,所谓“述”就转述,引述,所谓“作”就是创作。述而不作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这就是历史在特定时代产生特定产物,在这里面,我们再做,没有意义了,我们的任务并不是要超过古人,而是把这东西传下去,打造我们时代的特色,而不是要超越古人,要创造比王羲之还王羲之,那是不可能的,特定时代产生特定产物。
(四)书法的道。下面我们就简要的谈一谈书法是什么东西,就是说用中庸精神来谈一谈书法的意义,就是书法的道。
这个道是什么?《易·系辞》上讲,“向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化而裁之为之变,推而行之为之通”,所以“道、器、变、通”这四个字,这个道是什么?就是道理,就是法则,就是意义。所以所谓书法之道就是书法意义或道理,所谓器就是有名之体,有实物能感觉到、触摸到的东西,所以这就是器,就是技术,就是事物。什么叫变,什么叫通,这个变就是指的变化、演变,就是历史。
要认识一种艺术,最欣赏的要素就是三点,一个要懂得这门艺术的意义,第二要懂得这门艺术的技术,第三要懂得这门艺术的演变,它的历史。这样具备了艺术鉴赏的基本条件。今天探讨书法也主要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但是时间有限,我们只能讲前边两个,道和器。
第一方面,书法的线条选择和形上追求。我们知道书法的最基本的形象组织,或它基本的表现手段是什么?就是线条,因为字本身就是用线条来构成,一个一个线条来构成的,所以这就是中国书法(的构成)。其实不仅仅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以最典型的形象组织,它的形象组织和最基本表现手段同样是线条,所以中国艺术都是以线条作为它形上组织和表现手段。为什么?
上边我们刚讲过了,宋代的叶适他讲过:“道源于一而成于两”,那么这句话实际上出自什么?出自《易·系辞》另一句话,叫做什么?“一阴一阳之谓道”,宇宙一开始是一种元气,元气一分为二,成两种东西,一种是阴,一种是阳,所以道的本身就是元气,元气就是虚而无形的,所以虚而无形的就谓之道。那么分为两个,就分为阴阳,阴阳相生就产生万物,所以化育万物谓之德,所以道德的意思是什么,道德,管子讲,“虚而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为之德”,阴阳之间要发生关系,阳施阴受,阴静,发展关系就产生万物,这就是中国的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人最根本的世界观,就这意思。那么这个一阴一阳是什么?阴是什么?阴就是虚,就是静,就是柔。阳是什么,就是实,就是动,就是刚。
那么中国的书法也好,绘画也好,就是通过虚实、动静、刚柔、它们的线条(表现的),它们的线条无非就是一个虚实,就是个刚柔,就是个动静,所以线条的东西就集中代表了这个特点,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要选择线条,我们的书法就是通过线条的虚实、刚柔来实现它的艺术魅力的。所以线条的形态无非就是一个实一个虚,它的神质无非就是刚和柔。
那么有人说了,中国的线条不行啊,因为画线条不如画面,面、块可以表现明暗,可以表现凸凹,可以表现主立体感,线条没法表现啊,我们不愿意这么干,因为这么干太累了。因为黑格尔说,如果说我们要再现自,要模拟自然,那就好象是一只爬虫去爬着追大象,一个小虫子爬着追大象那谈何容易,可能吗?所以艺术家存在价值就在于把握物象的精神实质,概括它要点来表现他它,所以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就也,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是我们讲的书法追求,我们当然不能够否认线条确实有局限性,在反映物象方面有局限性。我们要讲的书法的第一点,就是线条追求,中国的线条选择和形上追求。所以中国艺术就是追求这种,就是为了摆脱行迹,不为物所累,简迹象以增内涵,以抽象的笔墨来表现非常具体的人格风度和个人情感,这个从王羲之,从颜真卿,宋四家,历代的大家都是如此,它绝对不是要雕琢形体,摆弄这个架势摆弄那个架势,那又太可笑了,而是表现思想,表现情感,表现的是一种超社会、超世界的理想,是脱离物质束缚发挥自由情致,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