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标签:
大秦帝国国难士子法治商鞅文化 |
分类: 影评剧论 |
http://s10/middle/63490305g80d1e94a9fd9&690
http://s12/middle/63490305g80d1f05f532b&690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大多数时间,这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但是商鞅做到了。太子流放,公孙贾发配,嬴虔劓鼻,老世族噤若寒;太后问,你怕不怕,商鞅说不怕。我常常想,如果我是商鞅,我怕不怕?毕竟,商鞅终究是人臣。铁面护法,无畏无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虽千万人,吾往矣。
秦孝公:不能变了?
仅此八句,五体投地,独服商鞅。
http://s16/middle/63490305gd0833c6a478f&690
《大秦帝国》中秦孝公与商鞅肝胆相照的情谊也是值得称道的亮点。有朋友说,这是第一部能让两个男人的友情感动他的电视剧,而剧中“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想负”不离不弃、生死相扶的君臣情谊也配得上这个称赞;嬴渠梁与商鞅已不再是高高在上与唯唯诺诺的君臣关系,而是升华为挚友情怀,手足情谊。相信看过这部剧的人,都会被这份真挚的情感所触动。
http://s1/middle/63490305g80d20387ab00&690
商鞅的悲剧不在于其本身的结局是一个悲剧,而是其人生注定会是一个悲剧。新旧交替,矛盾激烈,商鞅虽塑造了大秦帝国,但也注定是这个变革时期调和矛盾的牺牲品;人说,超前于时代一步是天才,三步则是疯子,也许以电视剧的艺术视角,商鞅就是那么一个疯子:他极力主张法治,摒弃人治,反对一切人为对于法条的干涉,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完全的法治终究是个笑话。也许是影视的烘托,但“法”之一字,几千年钱的老祖宗在提,当下的法治社会更在提,商鞅的法治精神,诚可为鉴。
编剧、原著作者孙浩辉说自己对大秦帝国有一种神圣的崇拜,认为他才是中国辉煌文明的开始,此言不虚。老秦人身上的那份质朴、厚重、自尊、自强的精神,不仅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核心的民族灵魂所在,更是当下这个浮华躁动的社会所匮乏的精神食粮。也许《大秦帝国》中的画面有些粗糙,布景有些简陋,演员整容与所谓大作想比多少有些汗颜,尘封雪藏未上央视也让人感到血统不纯,但是比及那些以花拳绣腿、俊男靓女见长的“大作”,我敢说,这是我看到过的最优秀的电视剧。真正优秀的电视剧从不靠画面与面孔取悦人,思想内核永远是评判任何事物的标准,因为,纵使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真正卓越的思想从来不会被收买。
几千年过去了,当年的边陲弱邦成为了历史,山东六国昔日的辉煌已成印迹,甘龙杜挚等老世族的愤懑也已不再,但是,历史永远会铭刻: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嬴渠梁在内忧外患、贫困交加的国难关头,力排众议,举士子卫鞅着手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业,抑工商,奖耕战,合度量,励军工,行军爵,编什伍,废世禄,革户籍,行连坐,立郡县,推秦律,史称“商鞅变法”。老亲人励精图治二十余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怯于私斗,勇于公战,秦国大治。自此而始,孝公复河西;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取汉中,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大秦天威,荡宇慑寰。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一统山河,千古一帝。秦孝公嬴渠梁,贤明宏量,力排众议,举卫鞅,不法古,不离不弃,肝胆相照,无愧千古明君,万世楷模;商鞅,一介布衣,孤身入秦,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富国强兵,攘外安内,无愧佐君诤臣,变法贤臣,护法功臣,行法强臣。商鞅变法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无比灿烂辉煌的一页,它让一个边陲小国崛起为结束五百年乱世的强盛之邦,使大一统的中华民族变为现实,为中国几千年辉煌的封建社会的体制奠定了根基;一朝富强,千秋万代,开不世之先河,立旷古之不朽,鉴于往事,将有资于治道。
http://s9/middle/63490305g80d20ac992c8&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