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例说“衬托”分类及作用

(2013-12-19 20:58:12)
标签:

作用

性质

特色

多角度

对立面

教育

分类: 泉州语文资源
 例说“衬托”

                                   来源语文报初二版2013年43期

文/宋彦和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用与之有关联的另外一些事物作为陪衬烘托的方法叫衬托,或叫映衬。平时常说的“烘云托月”“红花还需绿叶扶”等,就是指这种方法。作文中运用恰当的衬托,可以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开头一段对故乡景色的描写——荒凉、萧条、沉寂的环境和气氛,衬托出“我”见到故乡的凄凉心情,使读者深受感染。

    衬托的手法可以分为多种,但从衬托的角度来讲,主要有正衬、旁衬和反衬三种。

    正衬是用性质相近的事物进行衬托,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人们常说的“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以悲衬悲”“以喜衬喜”“以善衬善”,即是这类。如上所举《故乡》开头的衬托即是正衬。再如《陌上桑》中罗敷采桑用具的美好、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艳丽都是为了衬托出她容貌的美丽,同样是正衬。

    旁衬是指除正面描写之外,又用相关的事物进行衬托。旁衬往往以多事物从多角度进行。如《陌上桑》描写罗敷出众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者”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摸着胡子,身心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少年”见到罗敷脱下帽子,只戴纱巾,希望引起姑娘的注意。和罗敷邻里的“耕者”“锄者”,他们该不是第一次见到罗敷吧?可也因观看罗敷而常常停下活计导致贻误了工时。这几句,没有一词半句直接描绘罗敷的容貌,只从旁观者的神态动作中加以虚摹烘托,却生动地表现出罗敷美到极致的容貌。

    反衬是用相反的事物,从对立面进行衬托,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之间朝着相反的方向变化。如以白衬黑,以好衬坏,以善衬恶,以假衬真,以恶衬善,以丑衬美,以悲衬喜,以喜衬悲,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等。小说《孔乙己》中说“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反衬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的凄凉。《社戏》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把“我”渴望看社戏的急切的心情真实、细腻地反衬了出来。

    衬托的方式不一样,其所达到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使用时仔细选择恰当的衬托方法,做到主次分明,如此才能让语句更有“味道”。

    此外,运用衬托还要注意与对比相区别。第一,对比的两个事物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它是使双方两相对照,相得益彰,两者的形象都得到加强。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对比,使前者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后者古板单调,乏味恼人的特色十分鲜明。而衬托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是以“此”托“彼”,有主次之分,描述的重点十分清楚。第二,一般说来,“对比”常用于论述,“衬托”则常用于描述。这也是二者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