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穆迪周二将葡萄牙国债信用评级降为“垃圾级”后,忍无可忍的欧洲当局正式向国际评级机构宣战。欧洲当局指责评级机构有“反欧洲”倾向,称穆迪此举可能加速原本就疲软的经济体陷入破产,并扰乱全球金融秩序。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周三谴责穆迪,称其所声称的葡萄牙可能需要第二轮救援完全不公允,并称“有必要打破评级机构的寡头垄断”。在穆迪宣布对葡萄牙的降级消息之后,立即引发了对其他外围市场国家的传染效应,使这些陷入债务危机中的欧元区国家免于违约的成本再次上升:爱尔兰两年期债券价格首次一举上扬15%;意大利借债成本创下雷曼兄弟危机后的新高;西班牙十年期政府债券价格上扬幅度达5.59%。
说起评级机构,无异于国内的中国电信,想让你花多少钱接电话你就得掏多少钱,不过好在还有政府的管制没有让我们买得起手机而消费不起,而这些国际评级机构(基本上是美国本土的)无管制无约束想评级谁就评级谁,应该站起来向他们“开炮”。
首先,即使其评级数据是正确的,但是作为外界迷信的评级机构是否可以在评级的同时提供解决方案,发现问题是好事,但关键得有解决方案,莫名其妙对他国经济乱点鸳鸯谱而不作出解决方案所造成的反馈性影响比较消极,就拿这一次评级葡萄牙债务一样,使得欧盟区债务融资成本大幅度上升这不利于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其实问题本来可能没有想像的那么严重,但是如此一评级之后市场预期发生改变反向施加于市场加大了事情的严重程度。
其次,评级机构07年对美国本土的房贷次级债问题根本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导致全球为之买单,如此一来,评级机构只评国外不评国内,是否有充当恶意攻击他国经济形势之嫌?是否了能理解成评级机构在美国本土受到管制而到外面却肆无忌惮作“案”了呢?
如果评级机构是一种“垄断”,如果评级机构是一种“工具”,我们就要敢于站起来向之开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