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要求各地在一季度末提出房价调控的目标,本意是让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承受能力,确定一个约束性的、有压力的指标,并通过与目标关联的问责,督促地方政府坚决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务求实效。
不过,从提出的目标来看,除北京外,多地的目标降字只字未提,一般都是控制涨幅在10%以内,说白了就是让房价再涨一会儿。一提到降字,各地政府为何这么没有信心了呢?这一次房价调控效果一时让人晕头转向,甚至开始担心起一调就涨的怪像再次上演。但本人认为,这一次可能性不大。
首先,地方政府没信心不代表央行没信心。建行首套房贷利率调至1.1倍,南京多家银行将跟进,中央调控房地产措施还是很强硬的。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中央的决心十分坚定,房价若异动,调控将进一步加码。这一次,央行没有妥协也没有沉默是金。
其次,地方政府所谓的没有信心,不是真的没有信心,而是不希望会出现那样的情况。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一直存在着目标上的不一致性,地方政府一般都较为短视。房价若不涨地卖给谁去,地方政府的GDP考核指标就会沦为空谈。最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这已不是什么新闻,需要卖地来周转地方财政开支,而且这也是地方政府考虑到中央投鼠忌器的地方。但是有一点没有想到的是,房价空置率居高不下,房价收入比超出正常范围,如果再继续刚性上涨,泡沫被刺破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再者,地方政府担心的是流动性过度充裕可能推高房价上涨,这确实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从央行一季度的举措看,银行可能允许私人资本介入、军工企业允许民营资本介入、开放更多的投资手段让信贷资金充分流入到实体经济中去,央行是下了很大决心来围堵流动性的,而且存款准备金率一调再调,加息也出现多次,这就是为了抑制流动性充裕之下投资与投机需求推高房价。
站得角度不一样,考虑的问题当然也就会不一样,地方政府考虑的是地方的事情,而中央政府是站在较高位置,考虑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在目标相冲突时,小的目标必须符合大的目标,这是大势所趋。也因此,2011年,别指望房价会上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