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购买力平价”换算GDP反应的深层次问题

(2010-11-17 16:57:53)
标签:

购买力

平价

基尼系数

换算

gdp

股票

分类: 深度研究

    中国明年将首次全面参与新一轮世界银行组织的国际比较项目(ICP)活动,使得我国GDP可以通过购买力平价换算,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有些人感到欢欣和振奋甚至有专家称,用购买力平价换算过的人均GDP数据是生活质量的参考标准之一

    ICP是一项全球性统计合作项目,主要目的是测算各种货币的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以便用PPP作为转换系数,将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转换为用统一货币单位表示,从而比较和评价各国的实际经济规模和结构。

    与比较某一国家不同时期价格水平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同,购买力平价是比较某一时期两个或多个国家的综合价格水平,即两种或多种货币在不同国家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商品和服务时的价格比率。举例来说,购买相同数量和质量的一篮子商品,在中国用了80元人民币,在美国用了20美元,那么对于这篮子商品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就是4∶1,也就是说,在这些商品上,4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于1美元。 

    其实不难发现,购买力平价反应GDP只不过是汇率测算GDP的另一种说法罢了,两者并无本质区别。不论怎么样统计,GDP是一个宏观指标反应的是一个国家一年内创造的财富总和,不能反应一个人民的生活质量如何。如果真得要反应一个国家内个人的生活质量问题,GDP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必须配合基尼系数、收入状况,综合这些指标再拿来比较购买力才有说服性和可比性,否则只是对比GDP,比来比去也只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与个人生活质量毫无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