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一直伴随着我们,未曾离去。从次贷以来,债务危机就开始了魔鬼行程。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都掩耳盗铃,改头换面一下就以为能换来天下太平,这是不可能的,纸永远不可能把火包住。如果妄想用纸将火包住,结果是纸会被烧掉,而且当纸开始燃烧,就一定会见到火势最旺的时候。
次贷危机本身也是属于债务所引发的,只不过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债务被证券化,很显然,只要跟证券相关,人们第一反应是金融系统出了问题,将原罪全部扣在金融机构脑门上。难道证券化的债务就不是债务了吗?当然,大搞金融工程化、衍生化的金融机构难逃其罪,但要将罪因定到一点,还是借款人还不起贷款人的钱,其债务的本质没有改变。只不过,高杠杆化放大了次贷对美国本土金融系统及全球经济的杀伤力和破坏性。即使没有高杠杆率,当债务积累到一定程度,始终是会爆发的。冰岛、迪拜债务危机及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就是很好的例子。
9.11恐怖袭击后中东人赴欧美旅游受到限制,迪拜便吸收休闲需求,起到了一种“解放区”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国有企业迪拜世界在港口运营、房地产开发、旅游休闲、经济自由区运营、私募基金、大型折扣店、航空项目、证券交易和金融服务领域,在世界各地推进大型项目,实现了迪拜政府的野心。
过去四年多以来,迪拜以建设中东地区物流、休闲和金融枢纽为目标,推进了3000亿美元规模的建设项目。在此过程中,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债务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增加,估计目前债务约为800亿美元。
经济形势较好时,大举借债,脱离本国实际情况搞经济,违背了“度”。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想在短时间内跟欧洲私募基金巨擘一争长短,最终还是让迪拜付出了代价。从财务学的角度看,长时间表内任何企业很难获得超过15%的年增长率,靠信心发展经济,远不是那么回事。当债务膨胀到一定程度,足以摧毁任何人,哪怕是政府的信心。资产负债表只是一部分,除此之外,还得关注利润分配表及现金流量表。过度的借债只能让资产表膨胀,而一旦利润表跟不上步伐就会资不抵债,一旦现金流量表跟不上步伐,就会资金链断裂,这两者中的任何一者都足以毁掉一个经济单位。
与迪拜债务有所区别的是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但本质上都是偿还不上债务导致信用风险。

从上图可以看出,大多数国家的债务占GDP比重已达到非常高的比重,超过100%的其实已经意味着“破产”。按这标准来讲,目前所暴露出来的迪拜、希腊才冰山一角。债务问题从次贷开始后一直都存在,次贷只是债务危机的一种典型,拉响了债务危机的导火索,正在挑战全球经济稳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