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母亲痛失亲子

(2022-06-11 09:15:31)
标签:

痛失亲子

顽强生活

分类: 人物传记

 

岁月印迹精选亲情留痕


 痛失亲子

 

人世间的最大不幸莫过于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1979年母亲遇到了更大的不幸,参加工作的二哥因公出差突然患病,肝硬化引起动脉曲张破裂,导致死亡。小哥对自己的病情和发展态势是早有所知,七五年七月他在汉治病期间所写的一首词“念奴娇 有怀”就预测到寿年不长,词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公元一九七五年我三十八岁,由於年少时公而忘私,以至身残体废。因小弟在汉,一来治病,二来看望小弟,同居一处。予以为自己病体所致,寿年不终。想到自己见上帝的时候,堂上的老少,足下的妻子,六个孩儿尚不能自食其力,将会出现的凄凄惨惨的景地。再想到小弟的婚事,这一切形成了我难解的愁肠,因以之作;

登高临远,望长江,渺渺茫茫无涯。阴雨霏霏,真难分,江天水地城华。日星隐耀,龟蛇潜行,触目起华龙,人生几何,怎奈千古惆怅。遥想男儿当年,我欲乘长风,雄姿英发,骄遨时月,满人间,处处桃花无限。花花世界,凭我子孙安乐万千年,归期如梦,邀友共撙花酒。

小哥爱学习,求进步,拼命工作,极积向党组织靠拢,七六年和七九年两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工作能力强,无论单位分管什么工作他都能出色完成。他还严于解剖自己,对文革期间曾领导的工作进行反思,表明不忘本,跟党走,努力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小哥去逝时还不满四十二岁,正是年富力强不惑之年,这给了母亲无情的打击,有什么能比母亲失去儿子更痛苦的呢?她的声音嘶哑、惨绝人寰,不断在呼唤着自己的儿子。

“儿呀!你来接我呀!不该死的人死了,而我这老骨头该死的又不死”,抱怨自己活在世上给后人添了麻烦,却道出了母亲心中的痛苦与担忧,她更担忧的是留下六个末成年的人该怎么活?

我深知母亲的心境,因此在处理小哥的后事上坚持了因公、顶职、照顾、补贴的原则,好让孩子们继续活下去,长大成人。起初单位意见是先开追悼会,然后再商量怎么解决后事,我坚决不同意,直到条件谈成,同意因公死亡,上中学的二女儿群惠顶职,大女儿群芳照顾上班,还有四个孩子补贴到成人。之后才在小哥的出生地张港新合三队开追悼会。我大声将这些安排告知母亲后,母亲才缓解了担忧。

一悲未消又来一悲,正当母亲从悲痛中还末全走出来时又遇噩耗。1981年患胃痛的大哥去逝,母亲拄着拐杖屋前屋后每天呼天唤儿;

“儿呀你快来接我,我这没用的人该早走了,你怎么又跑到我的前面走了,你快来呀,快来呀、、、、、”就这样不停的呼唤,直到精疲力竭昏去。

大哥学有一身好手艺,会泥工,带会了不少徒弟,在自己的六个孩子中,三个儿子跟着他也学会了泥工。他带着自己的队伍,帮周围远近的乡亲做了不少房子,包括他自己和小哥的房子,乡亲们都夸他手艺精,技术好,房子的质量有保证,因此手里的活总是做不完。由于长期劳累,胃病时常复发,有时痛起来在床上打滚,我曾多次劝过他来汉医治,但他总认为自己年大老病,子多家贫,不愿花冤枉钱,又不愿拖累子女,选择了在无人知晓得情况下,用自缢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那里知道却给老母带来了更大的打击。

人生为何这样不幸,人间一切罪过为何都加在母亲身上?她的精神支柱若不是还有一个么儿她将会彻底崩溃。然而她经受了打击,精神自然不如以前。尤其是么儿的婚姻之事时时悬在她心中。当她听到一些人议论时就对我说:

“你长这么大还从未把别人说过,都是我做娘的不好,你一定要争点气,好好工作,正直做人,不把别人说”。

“您放心,做儿子的只会为前人争光,决不会与您脸上抹灰!”我回应着母亲的话。

“那就好”母亲满意地回答。但她总把幺儿的婚事挂在心上,想在自己入土之前看到幺儿有个家,有一个如愿的孙子,这些人之常情的美好愿望母亲能实现吗?幺儿又能给母亲一个圆满的答案吗?

 

顽强生活

为了解除母亲的心头之忧,好让母亲安度晚年,1982年我带着女朋友晓兰回到家中,母亲拉着女朋友的手,这儿摸摸那儿摸摸,问长问短。由于母亲耳聋,只偶然听见句把话,看得出她是多么高兴,希望儿子早日成家,盼望添一个孙子。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让母亲如愿以偿,她是多么的失望!

1983年为提高机关干部的素质,单位送我到北京交通学院进修学习,回家与母亲讲好只半年,无论如何得保重身体,半年后就回。她以为回来后就不去了,那知道通过考试被录取的儿子还要继续读大专。于是,我在上学之前回家又对母亲讲:

“此次读大专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只需要二年时间,这二年间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无论如何不能出事,等着我回来。”

“不是说好回来就不去了吗?”母亲反问道。

“读大学是我多年的人生梦想,原来虽读过书但知识不够用,你不是说要我争气吗?我去学好知识本领,回单位后就能更好地工作,这就是给你争气呀!”我解释道。

 “你是读过书的人,又不是没有读书,怎么还要去读?”母亲又挑起话题问道。

“知识是学不完用不尽,人要有作为就得去读书,读书学知识,知识增才干,有了知识和才干,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遇到问题就会化解不难。”经我反复与她讲清道理后母亲最终还是同意了。

“那好,你还是去吧!,安心学习,不要总是想着我,我会顽强生活下去的”。母亲思想通后却反过来安慰我。

母亲的似乎同意确属意与愿违,在脸上露出了无奈的失望。临别时,当我看到嫂嫂下地种田,侄子们上学,家中只留下一个孤苦宁丁,双目失明的老母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棍子守在大门前看门时,我常常暗自流泪,我的母亲命运为何这样苦?为了事业我不得不离开老母。

     我安慰母亲,春节一定回来,满怀忧愁告别老母,并与嫂嫂,侄子叮嘱注意母亲身体,万一有什么情况来信告知,心中极其不安地回到了学校。

正当学习紧张的时候,1983117日我收到家中母亲病危的电报,顿时泪如泉涌,心中明白,母亲可能不行了,她等着自己的儿子回去见面。当即收拾好东西,在刘庆珍老师和同学们的相送下,从大兴安定登上了南去的火车,直奔北京站又坐火车返汉。到汉后与兰相商,速回家。回到家里,每天流着泪水写下了辛酸的日记。那么日记中又是怎样记叙着母亲离开人间的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