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印迹精选书山采玉
行走三峡
相见神女不是梦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这是诗仙李白在<</span>寄远>中的诗句,表达了对思念女子的所在之地。“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同样骆宾王在《忆蜀地佳人》更是道出了对佳人的牵挂与思念。阳台出自宋玉《高唐赋》楚王梦见巫山神女,欢会后神女对楚王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古往今来,人们无论是思念的、还是梦见的、也无论是画中的、还是笔下的等都是千古传说的美丽神女。
美丽的传说
神女峰海拔近千米,在巫山十二峰中是娇艳挺拔,永立蓝天。千百年来传说神女是西天王母的幼女瑶姬的化身,她相邀十二仙女下凡人间,帮助大禹开凿三峡,疏通九水,为樵夫驱虎豹,为农人保丰收,为病人种灵芝,为船民指航向,深受百姓爱戴。漂渺巫山十二峰,晴峰奇秀雨峰浓。美人峰更熏香立,如此巫山愁刹侬。此情此景人们思念神女尽相同,想见神女是理所当然。尤其是摄影人相见神女更为迫切。
我在长航工作几十年,见神女应当不是难事,有时是工作缠身,有时坐船经过,有时是去了青石但因天气不好,始终末能如愿以偿。巫山的一位战友也是摄影人,曾几十次登山见神女,我为什么不能 ?机会在于创造,我一定要登山见神女,用相机留住神女千姿。
登山见神女
放舟下巫峡,心在神女峰。2000年4月,我帮东方皇家旅游公司拍照,同该公司小孙,省美院小涂在青石周师傅带路下,于24日下午2点半开始了首次登山的行程。登山有几条路可走,左右两则登山,上路好走但路途较远,我们选择行路难的正面登山,从神女信号台
的对面依山而上。山无路绕着行,爬到神女庙前已无庙可言,只留下一块可以遮挡风雨的空旷石地。此时我想起了李珣在《巫山一段云》描写神女庙的一首词。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庙虽不在但气势还在。
由于正面登山的人稀少,树木满山,根本无路,只好由周师傅在前面用镰刀砍掉树枝开路,我们在后面紧跟。大山无音,只有脚步声声,偶尔见到几个村民在挖黄姜,每斤可卖一元多。我们在山与山空隙间寻路前行,让我感到大自然虽然神奇,但还是给人类留下了可以钻的间隙,爬至半山需闯过一段峭壁悬崖才能接近神女,而且只能侧身穿过。我侧身用手将装有三部相机的摄影包先推上一坎,自己在捺动脚步上一坎,就这样反复无常攀登半小时才渡过难关。此时我们已看到神女的身影,而要走近神女又得下山至另一峰,经过两小时攀登终于见到了梦中的神女。
近观显异样
神女在人们的眼中远近异样,远看神女,婷婷玉立,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似仙女飘然。近看神女,威武雄壮,似勇士顶天立地,守卫三峡。原来在眼中的少女突然变成巨人,神女就是一块神奇的奇石,身高六尺,腰围五尺,我用手轻轻抚摸,倍感亲切自豪,如今见到神女,如愿以偿,虽爬山艰辛,但无怨无悔,并同神女合影。
九十年代初听拍摄电影满山红叶的邓导讲过,武汉有一游客爬在神女峰上刻字,刻下他到此一游,如果不加以保护,神女必遭灾。这位已不在人世间的导演,对神女的关心和呼吁人们加以保护无疑是对的,看到那些字和一些石块的分化深感担忧,真希望所有游客保护好我们千年传说的美丽神女。
为了更好地展示神女的形像,我们又爬上高于神女峰的另一座山峰,寻找最佳角度拍摄,夕阳照山,群壑优美,望之神女,容光焕发,这一切都在我们镜头里。
夜宿望霞村
天色已暗,只好下山,为了第天拍日出,我们在离神女最近的望霞村一户人家住下。这家主人姓孙,独家居住,养着爱犬,见我们这些陌生人叫着不停,最后还是主人安稳了它。主人的妻子不仅给我们做了好吃的鸡蛋面条,还把自己的床让给我们睡,夫妻俩另外搭舖睡。当我们钻进床罩里和衣而睡时,闻到了浓浓的花露水香味,这显然是主人妻子有意洒的,让我们在疲痨之际闻香催眠,早日入睡。
第天天一亮,我们立即登山,只用了二十分钟就爬到可见神女的地方,纤丽奇俏的神女峰让我们百拍不厌,从不同角度拍完后依依难舍返回主人家,吃完早餐我们一起付房东百元后继续下山。山里住家都很零散,十多户人家大都独门独户,几乎看不到四五家连在一起的,吃的是自家种的土豆,苞谷,麦子,红薯,油盐需进巫山县城买,其余都是自给自足。
下山我们每人都准备有树枝代替的临时拐杖,以免滑倒,但美院小涂还是不小心跌倒,撑在石子上的手心还出了血,好在相机没摔坏。穿过座座山峰,绕过半山人家,行走在弯弯山道,远望着峡江里的轻舟,似诗似画在脑中定格。仅一小时我们就到了江边,然后坐小机动船回到了青石。在青石回首望神女,登山永难忘。相见神女不是梦,别离神女相思苦。待到来日再登山,再见神女佳音传。
2010/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