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总在高处把声发

(2021-06-08 22:33:04)
标签:

以情感人

价值折服

艺术美感

高昂向上

分类: 散文清韵

 

  1. 著名军旅作家蔡常维为《岁月印迹》作序

总在高处把声发

蔡常维

   “熊源美,高个头。脸带笑,很温柔。放电影,是高手。论技术,属一流。在一起,三春秋。后转业,常问候。重感情,好战友。”这是我在本子上“战友备忘录”专栏里记下的熊源美的文字。

    熊源美于1970年转业到长航多年从事宣传工作,一直不忘继续发挥部队“文化兵”的特长,本职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出版了《跟我看三峡》画册和纪实文学《琼瑶的梦》,今天又读到他新出版的诗文集《岁月印迹》,自然有了许多联想和感慨。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熊源美出了画册出传记,出了传记出诗集,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他像一名号手,不管征途九曲十八弯,总在高处把声发。“心居高处,方得风流。”他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辛勤的耕耘、历练和拼搏,始终充满追求、上进、青春的活力。当他走下工作的阵地后,又自然选择了另一个阵地,把诗歌作为自己最后的冲刺目标,这是多么令人神采飞扬的称心得意之事啊!

    情至深处诗最美,写诗也许是每个人的梦想,这个梦想需要积蓄、需要酝酿、需要沉淀,而后发力。熊源美就是这样,当他从工作单位退下来时,诗的梦便一触即发了。熊源美站在生活的高地,回首过往,故乡的袅袅炊烟,清澈见底的河流,母亲在岸上行走,扁担挑起丰收的喜悦,还有那三峡大坝举世无双,八百里清江歌声飞扬,神农架野人的猜想,武当山太极带来吉祥,林林总总,花团锦簇,依序涌上心头。这些来不及咀嚼品味的精神大餐在他的心灵深处找到了栖息地,于是就有了他今天的诗歌天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富于使命感的一种集中概括。“为事而作”,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熊源美写的诗歌就是这样,始终在与时俱进,用心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奔涌的时代大潮,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他写好诗歌的重要依据和源泉。于是,我们就看到他笔下那些来自现实生活的诗歌,如《祖国在我心中》《你是三峡的儿子》《那一条路》《故乡》等脍炙人口的诗歌,澎湃昂扬,积极向上,催人奋进,大气磅礴,篇篇都折射出时代变幻的绚烂色彩,也是其丰富人生经历的文学记录。

   “祖国你在我心中,无论我走到那里都是中华龙。”《祖国你在我心中》是熊源美的力作之一。家国情怀使这首诗深刻,赤胆忠心使这首诗感人,当寻找“我成长的根”时,他用诗句作了庄严的回答:“长江黄河给了我血液,让我全身沸腾生命不息。五千年中华文明给了我智慧,让我在兴业创业中与祖国一起腾飞。”长江三峡是作者工作和战斗的地方,参与拍摄编印出版的《长江三峡》画册获全国二等奖,再作诗又应如何下笔呢?“你是三峡的儿子,就应该把自己融进三峡,你是饮长江水长大,就应比谁都更爱她。”这是诗歌《你是三峡的儿子》的开头,开门见山点出全诗的主题。熊源美对家乡一往情深,既不是单纯的思念,也不是一味的乡愁,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憧憬,这首《故乡》跳出以往游子思家的路子,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它的结尾写道:“千里平原播鱼米之乡,千里之水任碧波荡漾,黄鹤白云处光谷广场,又创造出新世纪辉煌。”

    熊源美的新诗能在岁月中留下印迹,我认为至少有三重境界:用情感打动人。他的诗你看着就会心生感动,因为诗中不仅有历史的红色镜像,有中华民族前行的身影,社会幸福的底色,更有亿万人在小康之路上奋进的坚定信念、瑰丽希望和磅礴力量。用价值观折服人。他的诗具有高昂向上的格调,催人奋勇向上,因为它不是靠煽情,而是通过核心价值让你认可。就是让你看后觉得精神境界很高,顿时有了一种反省的自觉、灵魂的洗礼、心灵的净化。用艺术美感吸引人。作者把诸种理念和措施熔铸于艺术的想象和表达中,让会心的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读出字面背后的东西,而且可以品咂出更丰富的意蕴。他写《那一路》,以隐约的笔法,把母亲隐藏在那条路的尽头,直到路上长满了参天大树,到了清明节,才喊出:“年复一年的清明节,后人们在墓前把你精读,你的声音和相貌,在儿孙心中永远驻足。”

诗歌要面向未来,展开大胆的想象。随着物质的丰富、科学的发展、生活品质的多样化,人们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诗人不是生活的奴隶,是生活的发现者。诗人跳海捞珠,蹈火取栗,诉说世界的奥秘。”无疑,诗人完成这些的时候,必须打破旧习的束缚,创新表达方式,涵养美学意识,重建自己的气象,更好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其结果就会像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唱的那样:“那时风光一定很美。”

2019/6/9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军旅作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