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次只追前一名
标签:
动力每天进步一点点目标育儿 |
分类: 读后感 |
http://s6/mw690/6341deb1h7b77e8007f35&690
(图来自网络)
快到期末考试了,老师和孩子们又开始定目标了,一次给老师打电话得知,在班上老师叫起一个学习较好的女同学问谁和她PK啊?有的同学说JR,JR却在这时低下了头,老师又叫起另一个比第一个稍差点的女孩又问谁和她PK啊?又有同学说JR,JR还是深深地把头低了下去。得知这个情况后,我找机会问了一下JR,为什么低下头啊?他说她学习太好了,我PK不过他。没PK你怎么知道P不过?JR说我对自己有数,短时间内我怎么追也是追不上她的,所以我低下了头。这时我想起一个故事:
每次只追前一名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01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
这也符合我对他的要求,每次进步一点点,上次是100名,这次是95名就好了,不像他爸爸一样要求他考进前20名。
当他在年级115名左右徘徊的时候,我就说你下一个目标就是进前百,结果上次月考95名,他高兴得一下子跳了起来,名符其实地跳了起来,高兴了好几天。快期末了我又说,你再努努力了,就能进前90了,你看你的付课都是七八十分,稍微一用功,都考到85分左右,前90还不止呢!儿子听了眼睛有了光彩。有一天放学后告诉我他的地理第一次考了89分,我说你看我说的对吧,付课学起来也没什么技巧,只要认真点老师讲的都记全,绝对出成绩,你这样下去,进前80也没问题啊。儿子听了点点头,认同了我的观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每次只追前一名,把今天的自己和昨天的自己相比有进步就行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期望,是孩子进步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如果把目标定得太高,达不到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失去斗志,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
给自己找一个够得着的对手,现在就行动,用自己的行动创造成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