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可扬版画艺术展&当代中青年版画展

标签:
杨可扬版画杨可扬中华艺术宫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上海版画 |
分类: 艺术事件 |
岁月留痕—杨可扬版画艺术展&交汇—当代中青年版画展
参展艺术家:丁文星、贾玉飞、谷仁民、郭梦迪、仇紫瑞、桑茂林、唐剑锋、王夏冰、徐增英、叶琛、邹向群、周健、赵波、赵芝倩
指导单位:上海市美术馆联盟
主
办:中华艺术宫
展出时间:2017年9月28日—10月18日
开 幕
式:2017年9月28日下午三点
展览地点: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1-2层展厅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杨可扬 《浦东之春》
上世纪90年代
由中华艺术宫、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岁月留痕—杨可扬版画艺术展”将于2017年9月28日下午三点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将展出100余幅中华艺术宫馆藏的杨可扬版画艺术精品,通过这近百件作品的展出,不仅是对杨可扬先生一生版画创作的回顾,也体现了老一辈艺术家从“为艺术而艺术”的个人理想,向“为人民大众,为人生而艺术”的社会责任的转变。
▲杨可扬 《上海早晨》
1994
杨可扬是我国著名的美术家、版画家,是受到鲁迅提倡的新兴版画熏陶成长起来的第二代新兴版画家的代表人物。杨可扬长期从事进步木刻运动,1949年后,专事美术编辑出版工作,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其代表作品《江南古镇》、《乡间四月》、《上海您好》曾分别获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铜质奖。出版有连环木刻《英英的遭遇》、《可扬版画集》、《可扬藏书票集》等多部专著。1985年,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上海版画会。
199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向他颁发了“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1984年开始创作藏书票。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为最早参加首届全国藏书票展的老前辈艺术家之一。
交汇—当代中青年版画展
▲无烟区 周健
“交汇—当代中青年版画展”将于2017年9月28日下午三点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共邀请了十四位当代中青年版画家参展,将展出30余件风格各异的作品。展览与同期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开幕的“岁月留痕—杨可扬版画艺术展”相呼应,既是对老一辈艺术家的致敬,也体现了当代版画家对版画艺术精神的传承。
▲那一刻心里的歌
丁文星
本次展览参展艺术家的年龄阶段跨越了1960至1990年代,他们中有自由艺术家、高校学生、美术学院的青年教师;有上海本土和来自周边城市杭州的青年艺术家,也有常年旅居海外的艺术家;在创作上更涉及铜版、木版、水印木刻、亚克力等丰富多样的版画媒材,体现着当下艺术家在版画领域里的多元探索。
▲水20151202
赵波
这些艺术家中间,关注自然主题的艺术家有叶琛,在她的画面中群鱼涌动,充满着大自然赋予的生之活力;而王夏冰、郭梦迪的铜版作品则在表现自然之物的同时,展现出铜版画所特有的奇幻和神秘的色彩。
▲呦呦鹿鸣 王夏冰
关注人与社会题材的艺术家也不少,桑茂林以密集的刀法编制而成的画面中隐隐显露的人、物的轮廓仿佛对应着个人在这个世界中的生存境况;而赵芝倩的作品中剪影化的人形安静、简约中带着抒情的气息;杭州艺术家谷仁民则以波普化的肖像表现着那些光环下的大众人物;周健的木版综合材料作品,以个体复杂的感受和情绪为素材,发掘着人性的深度;丁文星漫画化的日常生活系列中,那些或哭或笑或恶作剧的小女孩,在童趣天真中又带着几丝青春残酷的气息;仇紫瑞的丝网版画,则以手的不同姿态述说着女性每个阶段不同的人生状态,以绳索的疏密程度和手的姿态展现着人物的内心。
▲新生 叶琛
在语言形式的维度上,徐增英作品中对织物纹理抽象化的表达,和唐剑锋作品中不规则的几何形,以及贾玉飞充满视觉张力的画面一起构成了这次展览中对纯形式话题的探讨。而在面向传统意境的汲取上,邹向群的水印综合版画,以简单的黑白灰三色,将传统的山水意境表现的既具有当代感又不失深度;赵波的《水系列》作品中,则回响着传统中国绘画的渺渺余音,那由细密繁复的线条所刻画的水势,不禁令观者想起宋画中的风韵。
▲绳下的约定 仇紫瑞
十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各自表达着艺术家对人文历史和当下社会生活的积极关注与思考,这次展览既是当代中青年艺术家们之间观念和表达的交汇,又与老一辈艺术家杨可扬先生以版画艺术积极介入社会的精神,在美术馆内形成了一场穿越时空的“交汇”,我们期待,这场“交汇”所带来的碰撞和火花,激发更多的实验和探索。
展览将展出至2017年10月18日。
▲晚山之二 邹向群
▲艺术行为3 唐剑锋
▲人物(一) 赵芝倩
▲迷失Ⅲ 桑茂林
▲布鲁斯男人之埃里克•克莱普顿
谷仁明
▲坎:上善若水
徐增英
▲榫卯如蕈•系列之一
郭梦迪
▲若水•系列 贾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