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和举漆画

(2014-08-08 16:53:13)
标签:

王和举漆画

漆画大师王和举

漆画

王和举

分类: 艺术人物

王和举漆画

漆画大师王和举说话的时候总爱望一眼窗外。在王和举拥挤而略显零乱的二居室落座后,我理解他望窗外的习惯是让思维走出局促。而只有这一点,在我看来是有些艺术家性格的。



  王和举实在太普通了,满脸的平和沉静,连本应是熠熠发光的眼睛也总是雾一般像是看不清生活的轮廓——这种神情若放在一个小女子的身上或许会有一种朦胧美,然而在一个60多岁退休的老人身上出现,你要感慨他在生活中或许就是缺乏现实的理念。然而,就是这个身著圆领口T恤、一条长裤、趿一双塑料拖鞋的老人告诉我一个很美丽的词“恋旧”,他与所有凡俗之人不同的是他有本事把握这个词,并能将这种可爱娇柔的情绪表达出来,很充分,很酣畅,很有视觉冲击力。

王和举漆画
王和举 《老子出关》



  古色古香的漆画终于被王和举从他家房门背后一件件“请”了出来,漆画那与生俱来的金碧辉煌和雍容典雅像一束强光照亮了原本因狭窄杂乱而黯淡的房间,篷荜生辉,连站在屋子里的人瞬间也有了与艺术之美神遇的高贵之感。灵光在漆画上闪动,《老子出关》、《龙凤呈祥》、《火烧赤壁》以及来自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区雷山县西江乡的吊脚楼和头插银角的妇女,荟萃着一屋的华美。

王和举漆画
王和举 《火烧赤壁》



  再看宁静的王和举大师,就觉着他的脱俗,于是想听他成为漆画家的故事。

 

  1936年王和举出生在四川成都,和所有具有美术天赋的孩子一样,幼年的王和举爱涂抹。外公家有雪白的墙,还有打家具用的漆,于是墙上留下小和举用木炭做的画,画中人的眼睛是用现成的漆抹上去的。殊不知,那可以做炯炯有神人物眼睛的漆竟陪伴了他几十年,成为他此生矢志不渝的爱。

 

王和举漆画
王和举 《达摩》(福建东南拍卖供图)



  中学毕业后,王和举报考了四川美术学院。为了稳妥起见,他在填写志愿时填报了该校的两个专业:绘画系和工艺美术系的漆器专业。当时工艺美术系除了漆器专业还有陶瓷、印染,王和举说选择漆器是因为他被一只漆盘感动:漂亮的充满活力的金鱼在水中(水用漆来表现呈现一种黑乎乎的状态。看上去像是深不可测)悠哉游哉,惟妙惟肖。

 

王和举漆画
王和举 《辟邪》(福建东南拍卖供图)

 

  仅仅是一种好感,然而王和举注定和漆有缘,他被录取到漆器专业。大学毕业那一年,他被分配到福州工作,他对自己毕业后的去向是这样评说的:“漆器专业的学生到福州工作相当于炼钢专业的毕业生到鞍山工作。”年青的怀着热情的王和举并没有想到他来福州会有什么奇遇,但不是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吗?既然王和举对绘画那样钟情,对漆艺又那样容易感动,有什么理由不让事业之神眷顾他呢?


王和举漆画
王和举 《勐遮的小和尚》(福建东南拍卖供图)

 

  福州,在清朝乾隆年间出了个沈绍安,福州漆器开始名扬海内外、福州逐渐成为中国漆器的主要产地。近代,福州又出现了两个漆艺高手:高秀金和李芝卿,他们使福州的漆艺声名远扬。1962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乔十光慕名来到福州学习漆艺技术,这时榕城聚集了一批美术院校毕业的青年美术工作者。这群风华正茂的青年充满了激情和创作的热望,当他们接触到传统的漆艺时便为其博大精深所吸引,他们确认其神奇的材料和丰富的技法完全可以创造不附属于任何实用物品的绘画,于是漆画成了那一群青年的梦幻所在。



  1963年冬,王和举和著名漆艺大师李芝卿的女弟子施萱荣合作完成了他的第一幅作品《九歌》。

 

王和举漆画
王和举 《岩上春秋》(福建东南拍卖供图)

 

  当我探询王和举选择《九歌》作第一次漆画创作的题材是否有什么深意时?王和举带着一种神往的表情说:“屈原的《楚辞》是南方的产物,富有浪漫的气息,而漆也是诞生在南方,南方气候炎热潮湿、草木茂盛、欣欣向荣,没有什么比漆更能体现出这种景况和韵致。用来自南方的材料表现富有南方气息的题材,这在创作上最容易使人出现灵感。”



  王和举初次尝试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1964年漆画作为一个新的画种出现在建国15周年的第四屈全国美展中,漆画——古老而年轻的画种终于被画坛接受了,这就意味着将有一代漆画家伴随漆画成长起来,而王和举带着他的漆画作品《盐场》参展,成为第一代漆画家群体中的佼佼者。

 

王和举漆画
王和举 《盐场》



  正是从第四届全国美展开始,王和举不断地有画作参加各届全国美展,迄今其漆画作品已有4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3件被福建省美术馆收藏,另外还有作品流传到日本、台湾等地,1994年他带了一组八件人物脸谱到韩国展览,受到观者的好评。

 

  漆画《老子出关》是王和举大师得意之作,该作在1989年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时获铜奖并被轻工部收藏。在这幅作品中王和举让集历史神话于一身的老子既是人,又与现实的人拉开距离,人物造型有历史感和神话感。而配合“老子出关”这个出在陕西的故事,此画构图以陕北剪纸的形式为骨架,采用了关中刺绣的色彩,整个作品充满浓郁的陕西风味,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王和举漆画
王和举 《菩萨》(福建东南拍卖供图)

 

  追随王和举大师创作的思路,我了解到拙朴典雅的漆画艺术秉承了东方传统的“写意”风格。透明漆、金、银、螺钿(贝壳)等神奇的材质为漆画家海阔天空地创造心中的‘意象’提供了浪漫而充分的凭借,漆画家除了造型功夫要到位之外,更需要主观世界的充实。或许,就是为了追求主观世界的充实,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使王和举大师养成了澹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他常常沉醉在创作的快乐中、怀旧的情愫,奇特的意象,明晰的表达,唯美的造型,这一切成为他日常生活中流动的意识。

 

王和举漆画
王和举,1936年生,四川人。195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同年9月在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至19971月退休。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199310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轻工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1964年创作漆画《盐场》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1984年创作漆画《鼓浪屿》荣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1989年创作漆画《老子出关》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以上作品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又有漆画《九歌》、《兵车行》等为福建省美术馆收藏。1998年漆画《九歌·山鬼》、《火烧赤壁》等四幅作品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漆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火烧赤壁》为此书封面。他潜心研究磨漆画用金、罩明、磨破三味,每一幅漆画都堪称漆工艺的样板,他又从不刻意捕捉漆趣,漆艺用于所当用,漆趣自然流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