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画进万家系列活动之一优秀版画家上海与公众广场互动

标签:
中国版画进万家系列活徐增英武宁路桥风采情感 |
分类: 徐增英绘画作品 |
上海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版画系主任、著名版画家周国斌为领队的15位优秀版画家分布在广场上,与市民和各界人士互动,指导赏析或指导市民参与制作各种版画作品。这15位优秀版画家是:周国斌、徐龙宝、张子虎、王成城、沈有福、武国强、金祥龙、苏岩声、王西林、胡军、沈雪江、徐增英、廖扬、韦萍和孙灵。这次广场版画互动创作活动重点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创作大幅木刻版画:由版画爱好者泗塘二中学生、泗塘社区居民以及七宝实验小学学生现场向公众表演刻拓印木刻作品。第二部分是创作小型版画和藏书票版画作,让版画爱好者晋元中学师生辅导现场市民观众,在己刻好的木刻版上用手工以及机器印制小幅木刻版画。第三部分是创作丝网版画,
相关链接:http://www.shanghaiprintart.com/html/NewsView.asp?ID=59
创作感言
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工商业的发祥地,苏州河是他的滥觞。“魅力苏州河——中国版画进万家上海行”采风活动中我们考察了普陀区苏州河沿岸近现代工商业的遗产,这里有中国最大的试剂厂、大中华火柴厂、荣氏兄弟面粉厂……往事如烟,当年民族工商业的辉煌已不在,试剂厂变成了现代的游艇俱乐部只留下高高的烟囱让我们想象昔日的光景;大中华火柴厂的原址建起了博物馆,只留下一幢孤零零的现代主义风格老厂房;福新面粉厂也只留下了一幢,身后是鳞次栉比的新楼盘……我想我们的发展不应该是用假古董代替真古董,用新的钢筋混凝土去替代旧的钢筋混凝土,用恶俗的风格去割裂历史文脉的粗放发展。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合理的梳理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当代都市文化构建所面临的问题。我的作品是《武宁路桥风采》,武宁路桥是很欧式的一座桥,缺少了对这座城市传统文脉的呼应,或许未来,时光会充实它的历史,我想通过这座桥的局部,纪念碑式的柱子表现她的雄姿,也许若干年后人们要在我的画中才能想象她的风采,这也正是这张作品的意义所在。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一针见血的指出在工业化的时代人被单向度的异化了,失去了很多可能性……在我国都市化建设的大潮中我们是否该少一些千篇一律,少一些平庸的抄袭,让城市像艺术品一样充满创造力和个性,这也正是这次中国版画进万家,让百姓接触艺术,让城市充满艺术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