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2012-10-23 14:56:50)
标签:

版画艺术

若水三千

上海美术家协会

徐增英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

分类: 徐增英绘画作品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孕育万物,大浪淘沙,上善若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万物源于水也归于水,水是宇宙的原点。每个艺术家穷经皓首所追寻地是艺术的原点,也从这个原点厚积薄发,一如水。古时候把羸弱而不能载舟的水称之为弱水。继尔,古文学中逐渐用弱水来泛指险而遥远的河流,如苏轼的《金山妙高台》中有句:“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也许艺术探索之路就像这涓涓弱水,会流经无数险滩,但心怀淡定,充满执着,终有弱水三千,三万里奔流到海的时候。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道生万物之逍遥游(套色木刻90x60cm)2009年

Joyride with Taoism (Coloured woodblock 90x60cm)2009

徐增英作品中布满了一组组相互穿插的绵密线条,经数版套印之后构成了复杂线阵,每一层线条相互衬托,不同色彩的线条交织,犹如一幅辉煌的锦缎,令人叹为观止,其细密精致使许多人不相信是木刻。在流动的密线间,游走着一些形如蝌蚪象征生命的精灵,那是徐增英为自己设定的符号。——卢治平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贰零壹零外白渡印象(套色木刻60x90cm)2010年

2010 impression of Broadway(Coloured woodblock 60x90cm)2010

 

梅洛·庞蒂曾说过“画家必须同意让事物从他的身子里走过去,灵魂则要从眼睛里走出来,到那些事物上面去游荡,因为它要在那上面不断印证它的超人视力”。自小生长在上海这座城市,耳濡目染熙熙攘攘的外白渡桥、忙碌的黄浦江码头、美丽的外滩、可爱的人们……我用我的视力观察、注视着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一刀一刀的刻画她的风情万种。我深爱这座城市!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见惯了许多描写城市面貌大同小异作品,再看徐增英的这组版画,感到有点新意。作品中那细密流畅又精致的线条,层层交错充满动感,这些真实场景中不存在的线条,让我感受到的是城市空间里蒸腾向上的气流。原本冰冷坚硬的桥梁、建筑、码头、高塔被层层气团包围,若隐若现,显得气韵生动,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会呼吸的有生命的城市。——卢治平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江南风(套色木刻90x85cm)2010年

Wind from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Coloured woodblock 90x85cm)2010

和其他画家不同的是,徐增英的版画在表现城市上新意盎然,创作出一种灵动的城市空间氛围。他把对城市的感受用“气韵”来绵绵述说,这种游离贯穿于整件作品的气韵,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作品采用套色木刻的方式,刻制绵密而流畅、连贯的线条,加之印制时采用的微妙变化的浅灰色调,以及套版所印制出层层叠叠的线条闪烁出的无数个亮点,让画面充满生机和活力。——喻涛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徐增英的图式符号,以图形的层面叠加构成给人留下总体印象。……作品的框架外缘是有机而随意的的圆形构成,内部图形是由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构成。婉转流畅的曲线均匀排列,增加了画面中阴阳形态的物体旋转游动的速度,引导观者的视线随之移动。而图式最鲜明的特点是画面由不同深浅的色线形成两个层面的结构关系,使不同层面的曲线在重叠和错位的相互干扰中产生复杂、细密和透明的视觉效果,并显示了画面的深度和分量感。——苏岩声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弱水三千”徐增英版画作品展作品欣赏

山水(局部一,套色木刻,原作尺寸为224x50cm)2012年

mountains- waters(Part 1, Coloured woodblock, Original size 224x50cm)2012

高山流水中一曲广陵散。画者用纯熟的线条技巧刻画了一个现实与思绪交织的时空,山水印象中仿佛流淌着古韵琴音,让观者的心灵感受到抚慰。在如水般流淌的线条中,仿佛灵魂也在山水中穿阡越陌,穿梭于天地有无之间,感受沧海桑田的变迁。好像一刀刀刻的是内心如水的细密思维,却也是眼前浑然天成的美学。——刘春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