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德胜诗集文选

(2014-08-01 10:00:15)
标签:

杂谈

http://s8/bmiddle/001OH3rnzy6KTGzfbj806


作者:陈德胜


陈德胜,1963年出生于长春市,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著有诗集《永恒的颂词》《我们活在语言里》《日常冥想》《我和你在风中行走》等。现居石家庄。河北电视台编导。
 
 
陈德胜亲情诗选
 
《一个人的秘密》
 
属于我的秘密,从不轻易示人
我的年岁我的生辰
我的父亲母亲
不记事儿的经历算不算经历
一出生就承接苦难算不算苦
我所记住的天空是多么晴朗
红领巾在一条街上飘荡
我多么俊俏干净手指一尘不染
在这个环境里
我甚至从未学会怀疑
五十年后我有看到一位老妇
她是给予我生命的人
她那么苍老陌生弱不禁风
她一生也保守着一个秘密
和我有关
她的泪水五十年前已经流完
而我的泪水
刚刚开始
 
《回归》
 
你一直在寻找我
我却浑然不知
你对风诉说
风也不知刮向何处
你对大地说
大地沉默无语
你对我的姐妹们说
她们已泪眼模糊
母亲神对你的无助说
我会佑护这个孩子
母亲未来对你的背影说
你会看见他健壮的身体
母亲星星对你的心灵说
他的诗歌是你晚年的温暖
 
《相遇》
 
那个驼背的老人
走在我的前面
我不忍心打破她平静地生活
她多难的身体
曾承载着我的苦痛
五十年后,我远远地看着她
她的身体有些倾斜
她的内心有些不安
我害怕触动你心底的忧伤
拂开你尘封的心碎
我是你的孩子
走出你的怀抱
今天我找到了你
喊一声大地都无法收回的词
妈妈
 
《致二妹》
 
也许我们相见
是否为了告别
我五十年的历程
从未遇见过你
在此我向岁月询问
你的容颜你的童年
你经过我的城市
看见它的灰尘和听见它
土里土气的叫声
但你从不知道这里有一个人
和你长得很像
充满微笑
乐观无比写诗抽烟喝酒
他在这个省份里
游来游去
试图回溯东北
他胆怯怕哭
梦里生成的泪水
成为人生的冰河
我还是找到你了
挽着你的手
像一片叶子叠在另一片叶子上
他们来自同一棵苍老的树木
 
《只要我想念你,就是你的节日——母亲节致母亲》
 
在遥远的石家庄,我低下头去
向远方的你报以深深的歉意
我没能在你膝下为你洗脚
甚至不能当面叫你一声妈妈
今天石家庄下起久别重逢的雨
五十年未见,你的背有些驼
像老家农安的山脉
我深知粮食总要感恩大地
我深知我的话语像风吹动庄稼,多么轻微
给你写封信,你不识字
拨通你的手机,深怕你的泪水淹没那座城市
妈妈,母亲节,我能带给你什么
我苍白无力的人生?还是平淡的爱情?
我柔弱的诗歌?还是人生路上的大醉?
妈妈,只要我想念你,就是你的节日
我庆幸还保持着故乡口音,它发自灵魂
而我的身体,依然保持你深陷的眼眸
妈妈,它缘于我们古老的血脉
 
 
 
【附录一】
 
对陈德胜一首诗歌的点评
文/苗雨时
 
《我们活在语言里》
 
 
果子被切开,种子在内心深处
这最有价值的物质就是语言
语言在最底层,语言在中间
写诗靠它活着,靠它死去
平易近人
 
空气像传播灰尘一样
语言互相碰撞
我们是那样激动
语言活在耳朵里
甘霖、冰块、石头或者瘟疫
真理爬出来
像个美丽的女人,我们仰望许久
我们找到和我不到的
都是声肯
强壮而有力
语言无时无刻不在设法消失
阻止它们将是我们一生的愿望
这种努力与生俱来
在接连不断的击中里
 
在纸上我们抚摸语言
在书里生活我们渐渐地消瘦
写一些诗歌
文字很伟大
所有的纸容纳不下
思想只有巢穴却没有归宿
读书,说一些心里话
手臂所及,我们尽量多抓一些文字
书在木头上像本头
书在水里像水
书在上下无法分辩
语言站在我们周围
我们四处碰壁
我们舒服极了
 
我们多么需要信仰和歌唱
语言在事物之外
等待牙齿和手指
我们生活在哲学和诗的腹里
永远会令我们热泪盈眶
 
苗雨时点评
 
《我们活在语言里》,的确,人的生命一降生,就落入语言世界。人的生存离不开语言,语言是人存在的家。极端来说,人即语言,语言即人。那么,语言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语言在事物的“最底层”和“中间”,就犹如果核内的种子,它可以发芽、生长。写诗,要靠语言。因为诗的本质是生命,语言的本质是诗。生命与语言遭逢,就生成了人之诗,所以,它“平易近人”,即切入生命本真。
语言像空气吹拂灰尘,弥漫在天地间,它们“互相碰撞”、磨擦,发出声音,使人与人可以沟通与交际,传递信息,因而,令人们很“激动”。最初的语言,是有声语言,它以声音扑捉自然万物,如“甘霖、冰块、石头或者瘟疫”,还能揭示事物的内涵,让“真理”从现象中剥离出来,像“美丽的女人”,供人们仰望和崇拜。这就是自然神。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不论是“找到和找不到的”,都听从强而有力的语言召唤。但有声语言易于消失,说过的话,一阵风就远去了。因此,逮住它,把它留存固定下来,就成了人们与生俱来的“愿望”和“努力”的需求。经过“连续不断”地求索,从结绳记事,到象形图画,终于创造了文字。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发展中的伟大壮举,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相传中国古代仓颉造字:颉四目,仰观垂象,因历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得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得遁其形,故鬼夜哭。这真是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因为有了文字记录语言,变无形为有形,它的命名功能就无比强大了,一切自然造化、神灵鬼怪,都被纳入语言文字之中,设有什么秘密可言了,也跑不了逃不掉了。这样,语言服贴在纸上(最早是竹简),人们就可以在纸上“抚摸语言”了。并开始与文字打交道,在书中付生活。由于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野,一部分人专门从事以文字记录和传播人类文明。这种劳动也是很辛苦的,为著书立说,他们也“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了文字之后,诗人写诗,不再口耳相传,而是排列文字,他更发现文字的神奇与伟大,甚至“所有的纸容纳不下”,因为诗的思想和想象力,虽然可能有暂时的结穴,却永远没有终点和“归宿”。于此,他读书,写诗,只熊“说一些心里话”----自已独到的见解和特异的生命感受。同时,尽力扑捉和选择与此贴近的准确的文字。文字是有生命的,不仅诗人主宰和运用语言文字,而且语言文字也能引领诗人前行。所以,书在“木头”是“木头”,书在“水”是“水”,书在天上地下,便浑然一体。语言的真实,就是事物的在场。我们生存在语言中,语言围绕着我们,它既是生命的拘囿,也是生命的打开。因此,我们虽“四处碰壁”,但我们却“舒服极了”……
尊重语言,敬畏文字,热爱我们的母语。因为我们的母语里有哲学和诗歌,有老庄、孔孟,有《诗经》、《楚辞》。这多么需要我们“信仰和歌唱”。语言虽在事物之外,但我们可以把世界纳入语言,经过我们的咀嚼(牙齿)和搬动(手指),赋予它以存在的真理,使之放射出诗与哲学的熠熠辉光,在这样的语言家园里存活,怎能不令我们“热泪盈眶”!……
这首诗,记写了一部语言诞生与演变的传奇。它以简括、委婉的笔致,运用一系列的比喻和具象,讲述了语言的发生学和文字的神秘与照亮人和世界的功能。尤其是把语言文字与诗联系在一起,就不仅激发了诗人的语言自觉,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掘汉语的诗性,而且要求他们以自已的创造,和人们一道,共同为汉语的健康与纯洁而奋斗!……
 
 
【附录二】
 
一个善良幽默睿智有信仰的诗人
——读陈德胜老师的诗歌有感
 
文/赵旗
 
认识陈德胜老师是在河北省诗人沙龙上,到今天也有三年多的时间了。他棱角分明,尤其两个醒目帅气的眉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爱写诗,写了三十多年了,几乎与我的年龄相当。他不仅是全国著名诗人,而且他的诗评、画评和随笔、电视解说词写的特别好。因为善于朗诵,所以在各大诗会中崭露头角。陈德胜老师身为著名的河北电视台编导,整天忙碌着。论辈分我应该称其为师叔的,但老师平易近人,一点也不端架子。网上通过度娘“人肉”搜索了老师的一些简历,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老师。
 
陈德胜老师对诗歌的热爱。在上世纪80年代初,老师还是20岁青年时,就钟情缪斯,热爱诗歌创作。陈老师和其他诗人一起创办了《六月诗报》,并且一直坚持着。这种毅力,非常值得我们这些年轻人学习。学习水滴石穿的这种坚韧,学习铁杵磨成针的这种执着,学习绳锯木断这种耐得住寂寞的恒心。现在他既当《环渤海诗刊》执行主编,又对年轻诗人们给予辅导和帮助。
 
陈德胜老师著有《我们活在语言里》等多部诗集,并且被永久性收藏在省图书馆里。这段时间,从网上以及陈德胜老师的新浪博客中认真拜读老师的诗歌。看似简单,实则睿智。简练的语句中蕴含着对世界的感悟和爱的诠释。
 
陈德胜老师写道:
 
 深夜,撒些粮食在枯黄的草地上
 
明天清晨,那些苦命的麻雀
会来到这里吃撒在这里的粮食
它们不认识我
我的秘密它们一无所知
 
我的身体隐藏着飞翔
我渴望北方,故乡的一小角天空
已嵌入我的心灵
密闭的,幽暗的,回忆式的
 
麻雀呀,你和我一样
知道故乡的方位
却从不敢遥望
甚至不敢在心中默念
 
陈德胜老师的善良。善良就是一种选择,最合适陈德胜老师了。
乍读此诗,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写平凡的事情,但也不平凡。用粮食喂养麻雀,用善良喂养灵魂。用灵魂彰显大爱。善爱那些卑微甚至弱小的生命。麻雀是苦命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到了冬季呢,食物匮乏呢?我们每天为了生活而奔波,而忙碌。有时候甚至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谁会注意到一位心存善良的诗人,在深夜,在寒冬时,在枯黄的草丛中撒下粮食,喂养一群小麻雀。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心,用高贵的灵魂感动世人,用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善良喂养我们麻木的心灵。
想如今,那些在高速公路上翻车后哄抢橘子的村民,警察唯有用手枪才能制止。想如今,一个年轻人搀扶一个老年人反被诬告撞人,被逼迫以自杀证明其清白。想如今,那些城管用拳脚去对付一个在寒风中卖鸡蛋灌饼的小商贩。这究竟是什么世道?
但老师告诉我们要关爱,因为有爱才能照亮那些在黑暗中行进的人们。
用凝炼的语言,彰显深刻的人文精神,是不容易做到的。如同武侠小说中,出场最晚的武林高手,用一根柳树枝就能打败那些威震武林的高手一样。其实了解了陈老师的为人,这一切就不难理解。
深夜,粮食,枯黄的草,麻雀,飞翔,故乡,方位等词语连成一副动态的画卷,在瑟瑟的寒风中,诗人给予我们橙黄色的温暖。
 
陈德胜老师不仅对物而且对人也非常善良,时常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比如说李寒老师失去工作后,生活很窘迫。陈德胜老师利用自己的特长,策划一个专题,让央视媒体成功采访李寒老师,不仅给予李寒老师以关爱,而且提高了李寒老师的知名度。让晴朗文艺书店,这个省会第一家文人书店能够生存下去,可谓绞尽脑计想出各种办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在别人落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别人,这就是我所认识的善良的陈德胜老师。
 
陈德胜老师的幽默。但我总喜欢他的幽默,总是与其没大没小的开着玩笑。尽管他是师叔辈的,但老师平易近人,一点也不介意,一点也不端架子,用他那标志性伟人的手势给我打着招呼,很难想象他是位全国著名诗人。
 
陈德胜老师多才多艺。他还善于模仿伟人周恩来总理,声音和动作都惟妙惟肖的;他善于朗诵,俗称“口活”不赖,声音富有磁性,具有穿透力,是中老年妇女的偶像。他善于讲段子,笑的我肚子疼,三块腹肌都练成一块腹肌了。
 
陈德胜老师写道:
在多年以来,我那么热爱白酒
在沉醉中洞彻命运的起伏
酒,可以使我自由自在
跟影子说话
跟星星一起预测未来
——《味道府酒》
 
陈德胜老师善饮酒。他善饮酒,空时爱喝上两杯,而且酒量超好;这点让我想起了古代的诗仙李白。
酒能给诗人以灵感,给诗人以感情的慰藉,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但酒后可能是孤独的,也是与诗神缪斯一起交流的时候。酒是粮食做,不喝有罪过。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酒精与红细胞结合,将诗人的情绪积蓄到一定程度,自然的勃发,而后奔涌而出,写下经典的诗句。孤独时与影子说话,与星星预测未来。将自然景物与体内的情感完美结合。
 
老师的诗歌写道:
 
我想象这里是外层空间
所以不世故,头脑简单,擅自离开
如果说故乡,有两个这样的地方
长春东安屯低矮的地势和厚雪
聊城冠县后唐固村的泥塘和戏水
 
在我的历史里,还有一个故乡
它是隐秘的,在未知的领域
像考古,在大地的断层
三叶虫的化石,发现的洪水
故乡,是一个名字,我也许从未听过
——《年轻故乡》
 
陈德胜老师的睿智。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了解到他热爱生活,热爱生他养他的这一方水土。写了家乡的地势和冬季的情景,写了聊城的泥塘和戏水。这些细节像刀子一样深深地刻画在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的美丽,故乡也是美丽的。老师也是单纯的,善于反思和反省自己。不世故,不圆滑,不随波逐流。诗人采用黑白色调,对故乡进行速写,然后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
然而诗人的内心深处存在一个故乡,是隐秘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灵魂,每个灵魂的背后都有一个善良的眼睛,在深夜中凝望。这些变化从远古到当代再到未来,体现出诗人的理想主义和哲学的睿智。暗示出诗人的内心深处的神秘性。
 
你内心的佛与我内心的佛
靠得很近,他们是同一个人
我们彼此依偎,畅想来世
我们诵经,成就一切的空
让光芒照耀融合在一起的身体
——《到龙泉寺外转一转》
 
陈德胜老师的信仰。我想说的是有信仰的人是有福的。这些神圣的律法约束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敬畏,让我们节制,让我们心有所依。在灾难来临时不惧怕,在平安时常怀感激之心。让光芒照耀融合在一起的身体。让光芒照耀我们每一个灵魂。
最后祝福陈德胜老师健康平安,多出好作品,多为我们年轻人指导。谢谢!
 
 
【附录三】
 
诗人博客扫描——陈德胜(10首)
文/隽土
 
陈德胜的诗歌,大多表层语相朴素近乎口语,轻而干练,节与节句子与句子之间似不经心地跳跃转换,有种若即若离的游移感。而细细体会则实为稳扎稳打,沉定地切入生活与情感深处,直面问题所在的。整体内在节奏简缓,而于每一个句子内部,却又一个字一个字地道白出来,真相带着沉挫的闷响以及欲说又无力的伤灼隐隐袭来。因而其作品内质又可称是沉郁的,因这种沉郁并非直呈于述说的表面,所以越读就越能感受到它其实无所不在地由内散发。就像你在没有遮挡物的大地上不经心地漫步,不知不觉视域里慢慢隆起一个山体。究其语言特质或主要来自两种力量:一是来自生活沉淀的深切洞悟力,至少于外在语言形式上表现为对材料的转化熟稔而自然。二是向内沉入的力量,经由整体上的布局架构和局部细节上恰到好处的点、探,由轻及重地带入,实现了内在的准确揭示。而这种向内的力量再次反射到表层时,一种言说气质就浑然扑来了。陈德胜的诗歌,虽多无关世界大事,但现实的荒谬、恶意与虚无感,常常让哪怕小小的浪漫和纯然情感都难得保有其美,而这一切终究还是化为了诗意的抒写,小心翼翼保存了内心的柔软和善意,这就是诗人的生存方式。诗人被迫生活在回忆中,于现实的茫然无望和作为艺术审美的自觉努力同在。我相信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和他的特定处境或心路历程有关,因此相信作为一个资深的诗人,如此朴素的表达只为无欺于——诗心。(隽土于2013年12月12日)
 
《雨水的启示》
 
那么多的雨水倾泻在地上
它们惊醒了地上的草和虫子
像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我带来所有的忏悔
是天空中那些被漂移的云
掠过人世间一座座庙宇
 
你不早也不晚来到我生活中间
洗濯我,淹没我
带走我身上全部的秘密
 
因为雨水我可能要干净些
因为你我可能要变得勤奋
因为懂得,所以无法分开
 
《如果我和你擦肩而过》
 
我甚至想过自己还没出生
我不曾想过自己身上的色彩和灿烂的笑容
 
如果我们擦肩而过
你身上的味道消散在哪里
 
是一粒盐所遇见的泪水
是一个词遇见诗歌
 
如果我们擦肩而过
谁来听你的歌声
 
你所走过的地方是那么孤寂
我给你一双温暖的手
 
和你共同承载黎明
为你不喜欢的城市装点绿意
 
如果我们擦肩而过
我不知道我在哪里
 
《唐山南湖》
 
这片水面并不震撼
希望它不需要船
不需要蓝桥
不要有通向地下的暗道
我们在这里静静地倾听云水拍岸
这里没有坏人
远处的水草也没纠缠过水鬼
 
在水边我们住了一晚
你生气时的泪水
也许是全部的南湖
 
《在西山我们回望这座城市》
 
看落日余晖远眺着的城市
这里的花朵总是悄悄开放
这里的别墅不为人熟悉
远方的城市有些虚幻
因为你在这座城市住久了
咳嗽、皮肤不适、空气罪恶滔天
那就让我陪你吧
共同忍耐拥挤、大风、一地垃圾
我们可以读一节诗歌,或者吃一碗过桥米线
在西山,能看到那座不安稳的楼吗
装着那么多的吵闹和温情的建筑
今天,晴空万里,你用看穿一座城市的目光
看我
 
《百客咖啡》
 
在一百位客人里面
也不会有两个人
像我们一样 一杯白水 一杯茶
一个清澈一个浑浊
在黑夜的翅膀下讨论青春
生活是残忍的
咖啡馆里的人就是让人去忘掉的
不去追逐 不去赞颂
多少年以后
再回忆这个地方
山融化成了平地
水面成为冰峰
在一百位客人的咖啡馆里
会迷失在这群人里
 
《后悔》
 
那个沉默的世界
我们不要去惊扰她
甚至掀她的衣角
甚至触碰她的手指
 
她所经过的前方
没有光明
她暗藏的财富
都交给了海盗
 
为诗歌寻找激情
到一些没有去过的地方
在雨夜,制造医治
你灵魂的药
 
她生命的药
长在泥塘里的荷
期待那上面的火焰
完美无缺地燃烧
 
《回声》
 
北方田地的秋后
丰收过后的回声
秋天的话语像一片片冷烟
 
我热爱北方的秋天
胜过我手里衰朽的纸币
所喜欢的鸟巢
住着玉米的邻居
 
我想踏踏实实地做个农民
人与人平淡地交往
穿简单的衣服
做一个没有欲望的人
一棵、两棵、三棵……
数着身边的树
 
我甚至是一个没有期待的人
是一个不企盼丰收的人
听听鸟鸣
然后在天空中把声音轻轻抹去
 
《为你们讲解绘画》
 
爱是一块玻璃
让玻璃碎了说话
让说话成为一面镜子
让镜子回到以前的玻璃
风在雪里取暖
鸟在笼里取暖
我在伤痕中取暖
虹在桥上安眠
 
《记录》
 
我记录时间的行程
记录那些与我擦肩而过的一个个身影
在单调的生活中
人生活在卑微的天空下
在城市的街道
我细数着公交站位
我可以在任意一点停靠
等虚无的人,倾听隐者的私语
我的脾气越来越古怪
寻找可能消散的亲人
在北方寒冷的气温下
与我可能有血缘的老人和孩子
那个远方的城市
我轻易不敢触碰任何人
谁都有可能叫出我的名字
我记录焦虑,记录无法抵达的路程
 
《放弃》
 
放弃你的躯体
放弃那个巢
窗外的野猫之夜
和震颤的星星
 
如果沉醉被唤醒
河流是否永久封冻
分开河流的身体
在下层涌动
 
你为什么不可以飞得更远
或者在远方沉下去不再回来
你匮乏的想象力
是一把剑扎伤了自己的血脉
 
你渺小如羽毛
在阴暗的心中飘动
为此,无法回到过去的密室
未来之门无法开启
 
《过去的孩子》
 
没什么可延续的
房子、路途、对话和猜忌
彼此保持书本之间的距离
 
有时候我想
回到童年的那个城市
看到一个男孩背着书包
没有去学校,他去了高高的铁路
或者去了危险的河边
这是四十年前的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