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从丸子爹博客看到一篇名为《三岁女娃成为瘫痪父亲的脊梁》时,我不知道自己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看完的文章,我只知道自己的心当时在颤抖,自己的眼中饱含了泪水,为这孩子心疼,同时也在为这孩子的懂事欣慰,也在为父亲拥有这般的女儿而高兴。看完文章后久久不能平静,思绪万千,马上搜查了有关的报道,看了之后的我,更加地震惊,不,是震撼。震撼一个三岁的孩子,是如此的坚强,是如此的懂事,如此的令人心疼。
三岁是一个什么概念?在我们的念想里,三岁的孩子都能干些什么?也许三岁的孩子,此时正在父母的怀中沐浴着爱的光华;也许三岁的孩子,此时正在与父母闹着小脾气;也许三岁的孩子,此时正在对着父母撒娇;也许三岁的孩子,此时正在开心自在地玩耍……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也许了,可是,大家想过没有?也同样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她用自己幼小的双手,稚嫩的肩膀,扛起了照顾瘫痪父亲的责任。她没有同龄孩子那般幸福和自在,有的只是无尽的,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责任。幼小的双手,没有同龄孩子那般细嫩,有的是布满的老茧;稚气的脸庞,没有同龄孩子那般娇气,有的是无尽的坚毅。
在自己的印象中,或许在大家的印象中,三岁的小娃除了撒娇闹脾气之外,能够自己吃饭了,但是时不时地还是要赖着大人喂饭,一不顺他的意,他还和你发起脾气不吃饭了;能够自己玩玩具了,但是整理玩具的任务还是落在了家长的身上;能够识字了,但是一个心情不好,就自己生气一边玩儿去了。对,这就是三岁,这也是三岁孩子该有的表情,该有的想法和行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经历过磨难和挫折亦或是困难的孩子,总是比在温室里的孩子承受能力强,耐挫能力强,更比在父母保护下,疼爱下的孩子,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所以,孩子们,不要总抱怨自己的环境不够好,亦或是自己的家长对自己的要求苛刻,更或是抱怨自己没有玩乐的时间。我说过,现在没有玩乐的时间,是为了步入社会以后,有更多的时间玩乐。你们真的很幸福,在这个时代里,没有温饱的威胁,更没有战争的胁迫。有的只是父母无尽的疼爱,有的只是父母对你们饱含的期望,还有爷爷奶奶对你们的宠爱。
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这只是对性的一种提早的认知,在心理上,感情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稳起来,有的更多是浮躁,更多的抱怨。孩子,请你们好好珍惜吧,你们没有非洲的讥寒交迫,也没有伊拉克的战争纷乱,珍惜吧,你们是幸福的。
《孟子·告子下》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一个三岁的孩子,照顾着瘫痪的父亲,坚定的眼神,不曾放弃的信念,超越年龄的担当,朋友们,好好思考思考吧。
我最喜欢天儿说的一句话:“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我们的孩子,与之相比,到底缺少了什么?家长们是该好好考虑考虑了。就拿我自己说事,与这孩子比起来,也是逊色的、不及的,更是惭愧的。
新闻回放:
董建设,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东汪村一个26岁的高位截瘫男青年,卧床三年、褥疮凄惨、大小便失禁。在妻子离他而去,继母和父亲漠不关心的情况下,只有3岁的女儿董心怡给他端屎端尿,倒水端饭,其状况惨不忍睹。

这是一个极为破旧的农家院落,董建设就躺在屋子里几块木板搭起的炕上,身上盖着破旧的被褥。2007年7月16日,23岁的董建设骑着摩托车,送四五个月大的女儿去岳母家。当晚7点多,在回家的路上,他连人带车栽倒在一片葱地里……2009年下半年,分居许久的妻子终于和董建设离婚。这几年,董建设绝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生活几乎不能自理,靠导便管大小便。
爸爸口渴了吩咐一声,3岁娃就跑来倒水

报道说照顾董建设的担子,落到了董建设87岁的奶奶和只有3岁的心怡身上,身高不足一米,言语也不清晰的董心怡在父亲的病床前,却格外听话,可是三岁的孩子手上已经有了老茧。

父亲渴了,小心怡就会跑过来,倒水给他,然后出门在不远处玩耍,心怡现在还能尝试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端屎端尿、端洗脸水以及煮点方便面供。

心怡拿起角落里的尿盆,为父亲接走了不多的尿液。随后,她又在父亲的要求下,将电饭锅端到水缸边,拿起茶缸,从和自己差不多高的水缸里舀出水倒进锅内,做出一副要做饭的样子……

牧子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