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东方时空》改版中看新闻杂志节目的发展

(2009-12-04 19:10:10)
标签:

杂谈

                                              作者:李中朝

                                              2005年6月

内容提要: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最先有了新闻杂志节目《60分钟》。中国也出现了一系列此类节目,而真正代表中国新闻杂志节目,并且已令其潮流和发展的则是1995年5月1日央视床薄的大型杂志型节目《东方时空》。它的成长随着不断的创新和不懈的追求,为了始终在中国新闻节目的最前沿。《东方时空》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版,每次改版都是一次质的飞跃。《东方时空》对我国新闻杂志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这个40分钟的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糟践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东方时空》一共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改版,并且每次该版都是一次质的飞跃。

1996年1月27日《东方时空》第一次改版。在没有改版前的节目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是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不甘于满足现状的“时空人”自1001期起,《东方时空》的“焦点时刻”节目改为“时空报道”;取消“音乐电视”,增加“面对面”;设栏目总主持人。这一变革强化了节目的整体性,使《东方时空》定位为电视新闻杂志栏目

3月16日《东方时空》二弟《实话实说》诞生,这是中国第一个谈话类节目,5月17日《东方时空》三弟《新闻调查》诞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最长的评论性节目。改版后的《东方时空》给予主持人更多的面貌更清晰,节目包装也更现代化,《东方时空》以它的新颖及时和大信息量,吸引了社会强烈反映,它在运用电视手段方面在全国电视界具有前卫意识,对电视新闻报道的纪实性语言方面有领先的开拓意义。它的人物专访将电视访谈这一形式发挥了优势,《东方时空》这个电视新闻性综合节目大大改变了中国电视新闻的思维和面貌,从它创办的那一天起,人们似乎更清晰地意识到新闻节目通过电视传播时所带来得影响,观众看到了一些年轻记者手持话筒出现在某个火灾现场时的震撼力,人们也开始了清晨以睁眼,打开电视就能了解到几个小时前发生在万里之外的事件。

由于《东方时空》的影响面不断扩大,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很多新闻杂志节目,使得这类节目成为中国电视上最抢眼,最受欢迎的节目。比如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透视》,它一推出就被上海观众认同为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之一。1995年北京电视台创办了具有特色的经济新闻类栏目《北京特快》。1996年广州电视台开播的《城市话题》由社会热点、重大新闻、人情人性和软新闻、奇趣类内容三个环节构成。这样的节目宦游湖南电视台的《新闻半小时》等,一时间新闻杂志节目应运而生。

新闻杂志性节目的活跃也是电视台自身特性所决定的,版块结构,定时播出,观众产生预期心理,主持人的个性化在节目中得以更大的发挥。节目主体多样化,不是只播事件,而只讲述“故事”,以活泼的形式包装新闻、包装事实,以平等的态度与观众进行交流,营造一个对话式的新闻交流时空,一个新的整体概念。新闻杂志节目由主持人主持,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多层次及时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包括国内外重大新闻,是信息的总汇,那么,它应具备那些特征?

首先,要信息量大;第二点特征应是每期节目有一两个热点,并且要贴近并反映多数群众关心的问题;第三点特征是要有一两个深度报道,用以引导舆论;第四点是要有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第五点特征是要有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并有追踪调查及反馈信息;第六点特征是注意电视杂志的表达方式;第七点特征是要有名副其实的节目主持人。

就在全国电视台热衷于电视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重复自己的时候,中国电视的卫星时代开始了原来中央电视台一统天下的格局瓦解,卫星频道多达40余家。单以早间时段为例,北京电视台播出《北京您早》,京腔京韵,风格清新。凤凰卫视也以陈鲁豫灿烂的笑容开通《凤凰早班车》,微笑着述说天下大事,早间节目不断成为竞争之势。而此时《东方时空》首创电视的人文色彩、纪实风格和杂志节目形态已经淹没于四面八方泛滥的模仿中,同《凤凰早班车》轻松“说新闻”的理论与方式和《北京您早》清新可人的主持风格及散发着生活气息的内容相比,《东方时空》显得有些正襟危坐了,因此改版成了《东方时空》保持品牌,发展品牌的唯一路径。

2000年11月27日《东方时空》进行了幅度最大的一次改版,改版后《东方时空》从40分钟扩长为150分钟。涵盖早间6点至8点30分全部节目内容。新版《东方时空》以演播室为调度中心,用直播方式将新闻、实用资讯、新闻专题等诸多内容有机串联,更加突出信息的时效性和服务性,还推出了《东方时空》所独有的周末版节目,构成浑然一体的大型早间新闻杂志节目,被兄弟媒体评价为“是实际上的‘中国新闻晨报’,成为中国新世纪传媒新动向的代言人已经成为电子媒体发展的趋势”。

这一改版,在节目播出两周之后,《东方时空》的制片人时间就在接受采访时曾公开宣布“改版”成功。据索福瑞系统调查显示,在6点至7点这一时段,中央电视台原来的早间节目设计存在着定位不准、版块割裂、节奏缓慢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改版后的《东方时空》增加了早间新闻、传媒链接、时空资讯等新版块,使节目定位清晰,节奏明快,有效的带动了收视率的提高,收视率平均为改版前的239%,增长了139%。7点至9点这一时段,在原《东方时空》播出时段的基础上。新版《东方时空》在三个专题节目前后各增加了一档早间新闻和一档时空资讯,节目的收视率较改版前提高了235%,在8点到8点30分这一时间段。《东方时空》增加了一档早间新闻,这档早间新闻相当于原时段的节目收视率增加了16.2%。1998年1月1999年7月《东方时空》的首播收视份额处于绝对优势,平均达55%;由于早间电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1999年7月至2000年11月改版前,《东方时空》的首播平均收视份额下滑了11%,接近44%。改版后的新《东方时空》,使中国中央一套的早间节目的市场收视份额全面提升,改版后,6点到8点30分这两个半小时内,节目平均占有率为47%其中6点到7点这一时段,市场平均占有率比改版前这一时段的占有率提高了62%,7点到8点这一时间,市场节目占有率比改版前提高了12%。这次调查《东方时空》有了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数字,除《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外,市场占有率占据了中央一至八套节目前10位的有位置,收视率平均增长了30%。

新版《东方时空》扭转了该栏目以往的节目形态,突出早间节目特征服务性、新闻性和轻松、快捷的演播风格,以更前卫、更契合传播性的方式将早间节目又向前推进一步。《东方时空》更趋于成熟。

2001年10月《东方时空》再次改版,原来从早上6点开始到8点30分结束的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东方时空》栏目两部分。6点至6点30分,7点至7点15分是两档整点新闻,7点15分至8点是调整后的《东方时空》栏目,8点至8点30分播出新开辟的新闻栏目《新闻早八点》再次改版的《东方时空》将新闻及资讯节目分离出去,在保留原有的《东方之子》、《百姓故事》、《世界》、《纪事》各栏目的基础上推出新的于栏目《时空连线》。《东方之子》这个栏目是中央电视台开办开办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一档人物访谈节目。《百姓故事》脱胎于下旬开播的《生活空间》,其广告语“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运用纪录片的方式来展示发生在普通中国人身上的喜怒哀乐。《时空连线》是一档全新栏目,又白岩松任制片人兼主持人,这个新栏目借鉴国外最先进的节目样态,由新闻短片家主持人访谈构成。节目选择公众关注最高的新闻事件,以多视窗形式访问事件当事人,由事件当事人进行描述和分析,节目具有一时间,不同地点,同一问题,不同表述特性。《东方时空》患有三党别具一格的周末版节目,并且最大变化发生在周末版,《实话实说》独立,《纪事》、《世界》和《直通中国》诞生。《纪事》是《生活空间》的扩大版,播放相对完整的纪录片。《世界》是游水均益主持的一档深度报道新闻节目每次讲述两件最新发生的国际新闻事件。《直播中国》将重大直播节目开办为一个每周播出的电视栏目,是一次改写电视栏目传播方式的大手段。

《东方时空》八年来,形成了“关注社会激浊扬清、锐意进取”的栏目风格,并不断在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推陈出新,应该说,通过改版,是看得出《东方时空》品质的一件事。新版《东方时空》凸现的新闻性与人文关怀风格间的不协调。新闻形式新版,《东方时空》的主要追求之一。《皂新闻》、《时空资讯》和《气象服务》时效性明显,《直通现场》具有强烈的现场感,《面对面》剧叫热点人物,连《生活空间》也要求凸现新闻性。它们所展现的事件就发生在我们周围,发生在刚刚或正在流失的时当中。然而,虽然我们在《纪事》、《百姓故事》栏目中还可以看到人文关怀的影子,但作为大型电视新闻杂志栏目,《东方时空》的人文色彩日趋稀薄确实难以挽回的事实。

不管怎么说《东方时空》的改版仍然是成功的。他已经不是单纯的电视栏目,而是一个电视栏目集团,他所依托的是《东方时空》的品牌效应。他的经营理念奇和传媒发展特征,而且也须一两年之后,它的子栏目也将发展为新的品牌栏目。《东方时空》作为中国中叶电视节目先锋,必将引领新一轮的新闻杂节目的竞争,中国新闻杂志栏目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书目:

1、              中央电视台评论部:《正在发生的历史》光明日报出版奢1999年4月第一版

2、              水均益:《前言故事》男孩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版

3、              椰  子:《电视新闻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4月第一版

4、              孙玉胜:千期改版打造“新闻杂志”

5、              郭超人:《喉舌论》新华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6、              朱羽君:《现代电视纪实》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6月第二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