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新媒体转型 |
当然,平面媒体因为过去的一些行业积累和我国对于媒体管控方面所遗留下来的一些优势,短时间还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但盲目的转型,不如把有限的精力追求先做好一件小事上。
传统媒体其实是有自身的优势的,原创内容的制造和深度,这仍然是网媒的快餐式报道不能替代的,但是,不要忘了,现在是分享的时代,看看虎嗅,看看钛媒体,包括新浪也有创事记这样的平台吸引第三方的作者制造原创的专业内容。
何况,新媒体的平台对于专业的写手和高水准的业内人士而言,也是自身品牌的建设和自媒体搭建路上的一步棋。当传统媒体内容的原创和深度不再具有优势,那路到底要怎么走?
几天前看了一篇文章,叫《只有产品经理才能拯救媒体》,其实这里面已经间接提出了传统媒体转型的根本思路,忘掉所谓的媒体的光荣与梦想,以做产品的思路来进行转型,先做好手边的一件事,再去想下一件事。
现在,几乎每一个传统的平媒都试图一步登天,他们做的网站看上去都是五脏俱全,他们有报纸杂志,更有网站平台,也有微博和微信,大多数还都在开发APP。
传统媒体在做转型的投入不可谓不大,但仍然是平媒的老思路,想一想仅仅通过做新闻实现盈利的网媒在中国有几家?不要试图把自己网站做成一个新闻平台,你分割下来的用户很难支撑要实现的KPI。
当然,平媒的网络版就更不在讨论范围内。先好好把网站的核心产品作出彩,能够有人买单,再继续下一个,而不是一下子就拿出一堆像产品的方案,一堆包罗万象的频道和专题,这不是网媒,这种方案也不叫方案,只能叫另一种类型的刊例。转型固然紧迫,但毫无目的乱撞只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简单的说:首先,人很重要,与其期待老人们能尽快摆脱陈旧的优越感,去学习新媒体并掌握新媒体,比如空降兵带来的新鲜血液快速,至少可以尽早打开这扇门。其次,核心产品制造必然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定是优势资源的梳理和深度挖掘,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面子广告、客户关系、评奖和做会。最后,当然是态度,世界上最难改变的是人性,传统媒体的精英不少,不过勇于否定自我重新开始的不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