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整理:默读与浏览

(2011-05-02 16:21:52)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教学档案

默读——让阅读教学无声胜有声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第四学段(79年级),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默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片面追求速度而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追求速度。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很多学生默读时不能集中精神,要通过读出声音来提高注意力,但这样阅读速度就会慢很多。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画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默读作为阅读主体的内部精神活动,既适宜于逐字逐句推敲的精读,又适宜于大致了解的浏览,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多方面的。

不读出声来就知道文章的意思,这就是默读。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其《朱子读书法》中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

默读,是沉浸在文本之中,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使心灵如雨后的青山般澄澈、清明和舒朗。默读其实是快乐的心灵之旅!

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默读俯瞰全篇,把握课文的大意和布局谋篇。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所必需的,静思默想同样不可或缺。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要在疑难处多默读,

 

 教给默读方法

默读,要讲究方法,要形成好的习惯。默读的基本方法和习惯有:①动眼不动嘴。凡是动嘴的默读不是真默读,而是“默朗读”,那是很难提高默读速度和默读质量的。②边读边想。学会在默读中思考,在默读中分析综合、质疑问难、欣赏评价,是促进默读深人的基本方法。③边读边画。“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提倡默读时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提高思考的质量。④“一目十行”。默读既要会精读,又要会速读。既要“咬文嚼字’”,又要“一目十行”。我们比较重视“咬文嚼字”,但却忽视“一目十行”。信息时代对速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也要有一定的速读,“一目十行”的功用已越来越显著,因此尤须予以重视。

默读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八种:

(1)间读法。默读一篇文章,如遇到生字新词或不懂的句子,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就叫做间读。默读完一层或一段文章之后,需要想想它的主要意思,就要运用间读的方法。

(2)浏览法。通过粗略的默读,了解文章的大意,这就是浏览。一般在学完课文以后,在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时,就要运用这种方法。

(5)跳读法。在初步理解全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为了深入研究某些句段的含义和写作方法,就可以运用跳读法,集中精力默读重点句段。

(4)参阅法。文章中有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段,默读时需要通过查阅字典、词典,参看有关书籍和资料,解决疑难问题,这就是参阅法。

(5)重读法。有些文章读了一遍以后,还不能领会意思,需要再读一遍或多遍,这就是重读。凡是要熟读和背诵的课文都可以运用重读法。

(6)品读法。文章中有些词句或段落含义深刻,能突出表现中心思想。默读时就要运用品读法,认真品味,反复推敲,真正弄懂弄通。

(7)勾画法。一边默读文章,一边运用各种符号,对生字新词、妙语佳句或重点段落进行勾画,作出标记。运用勾画法,有利于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8)批注法。默读时,随时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书眉上或文章空白处,这就是批注法。如给课文列小标题,归纳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或者理解重点词、句、段的含义时,都可以运用批注法。

 

    默读,让我们的心走进文本的心,走进作者的心,建构起真正的对话。

 

    读书应用心去体悟,那是心与心的碰撞,是心与心的交会. 真实,真诚,静心才能悟情!

默读是一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的意境,是一种“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默契……可以获得一种如饮甘醇,久而弥笃的味儿;一种萦绕心头而又妙不可言的味儿。

可谓于无声处听欢歌!

大音希声,大象希形,一堂语文课,应该形成有静有动、动静搭配这样一个组合过程。静是一种体会,更是一种境界。苏轼说:夫人之动,以静为主,神以静合,心以静充,志与静宁,虚以静明。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去领略、思考和感悟。课堂只有多一些宁静的空间,才会有无声胜有声的精彩,才会变得更加美丽。让默读不再“沉默”下去。

 

    浏览的意思:粗略地看一遍。一作刘览

  浏览遍照。——《淮南子·原道训》

  他通常在早晨喝咖啡的时候浏览五六种报纸

  注音:liú lǎn

 

    浏览,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法,南朝的萧统在《<文选>序》中就指出要广泛地阅读。浏览一般是略观大意,它与精读相辅相成。

浏览大致分为扫描式和跳读式两种。扫描式,要求在阅读中一目数行,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如读前言、目录、结束语等。跳读式,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的部分,如读标题、图表、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语等,以用于查找有关资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