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作品阅读与一时无法解决的遗憾
(2010-02-19 22:53:54)
标签:
《爽籁亭记》遗憾杂谈 |
分类: 读书之乐 |
文言作品阅读
爽籁亭记
玉泉初如溅珠,注为修渠,至此忽有大石横峙,去地丈余,邮泉而下,忽落地作大声,闻数里,予来山中,常爱听之。泉畔有石,可敷蒲,至则趺坐终日。其初至也,气浮意嚣,耳与泉不深入,风柯谷鸟,犹得而乱之。及暝而息焉,收吾视,返吾听,万缘俱却,嗒焉①丧偶,而后泉之变态百出。初如哀松碎玉,已如昆弦铁拨,已如疾雷震霆,摇荡川岳,故予神愈静,则泉愈喧也。泉之喧者入吾耳而注吾心,萧然冷然,浣濯肺腑,疏瀹②尘垢,洒洒乎忘身世而一死生,故泉愈喧,则吾神愈静也。
夫泉之得予也,予为导其渠之壅滞,除其旁之草莱,汰其底之泥沙。濯足者有禁,牛马之蹂践者有禁,予之功德于泉者止此耳。自予之得泉也,旧有热恼之疾,根于生前,蔓于生后,师友不能箴,灵文不能洗,而与泠冷之泉遇,则无涯柴棘,若春日之伴薄冰,而秋风之陨败箨,泉之功德于我者,岂其微哉?泉与予又安可须臾离也。
故予居此数月,无日不听泉。初曦落照往焉,惟长夏亭午,不胜烁也,则暂去之矣。斜风细雨往焉,惟滂沱淋漓,偃盖之松不能蔽也,则暂去之矣。暂去之,而予心皇皇然,若有失也。乃谋之山僧,结茅为亭于泉上,四置轩窗,可坐可卧。
亭成而叹曰:是骄阳之所不能驱,而猛雨之所不能逐也。与明月而偕来,逐梦寐而不舍,吾今乃得有此泉乎?且古今之乐,自八音止耳,今而后始知八音外,别有泉音一奇。世之王公大人不能听,亦不暇听,而专以供高人逸土陶写性灵之用。虽帝王之咸英韶武③,犹不能与此冷冷世外之音较也,而况其他乎!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赉予者欤?于是置几移璞,穷日夜不舍,而字之曰“爽籁”云。
【注】:①嗒(tā)焉,相忘貌。②疏瀹(yuè),疏通,宣泄。③咸,咸池,黄帝之乐;英,六英,帝喾(ku)之乐;韶,虞舜之乐;武,周武王之乐。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趺坐终日
B.偃盖之松不能蔽也
C.惟长夏亭午,不胜烁也
D.于是置几移璞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后泉之变态百出
C.暂去之,而予心皇皇然
D.吾今乃得有此泉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常爱听之”一语作为贯串全文的情感线索,在阐明所以筑亭于玉泉的同时,传神地刻画了泉声之奇、泉之功用、泉之魅力。
B.首段叙描生动,其中“初如……川岳”等句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玉泉水千姿百态、汹涌激越的特点。
C.除写泉声之百态外,指出气浮意嚣,只能得而乱之;只有神静才能听出泉之百态。神愈静则泉愈喧,泉愈喧则神愈静,诚具哲理。
D.文末将“八音”与“泉音”对举,“王公大人”与“高人逸土”对照,“咸英韶武”与“世外之音”对比,用以说明泉声的清妙。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浣濯肺腑,疏瀹尘垢,洒洒乎忘身世而一死生
译文:
②濯足者有禁,牛马之蹂践者有禁,予之功德于泉者止此耳。
译文:
③予何幸而得有之,岂非天所以赉予者欤?
译文:
9、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洁者不观其穷观其富也慎者不观其危观其势也。苟当穷能洁,当危能慎,戒也,非真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鹿门隐书六十篇》
洁者不观其穷观其富也慎者不观其危观其势也。
参考答案:
5、B(A趺坐:盘膝而坐;C烁:热,烤灼;D璞:衣服。)
6、C两个 “而”都是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A之:前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后者,用在表时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的时候”。B焉:前者,代词,“那里”;后者,句末语气助词,不译。D乃:前者,连词,“才”;后者,副词,“竟”“竟然”。)
7、D(用以说明泉陶冶性灵的作用和作者的清高傲世。)
8、(8分)
①洗涤肺腑,荡涤污浊,潇潇洒洒忘了自己的身世而把生死看作一样。(赋分关键:基本意思,“浣濯、忘身世、一死生”)(3分)
②禁止人们在泉中洗脚,禁止牛马在泉中践踏,对于泉我的功德仅仅如此罢了。(赋分关键:基本意思,“濯足、蹂践、有禁”,句式“予之功德于泉”)(3分)
③我何等幸运而拥有这个泉,难道不是由于上天赐给我的吗?(赋分关键:基本意思,“赉”,反问句式)(2分)
9、答:洁者,/不观其穷,/观其富也;/慎者,/不观其危,/观其势也。
洁者/不观其穷/观其富也/慎者/不观其危/观其势也。(对四处即得2分)
(两个遗憾:原文是璞还是幞,一时找不到答案。另外译文没查到。
网络虽然无所不入,联通世界,但是,我的这两个问题花了很多时间也没,这是遗憾。希望吉人自有天相,能够功夫不负有心人,哪一天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