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受彝族民间歌舞艺术的活化石——打歌

(2010-03-17 10:29:41)
标签:

打歌

民间歌舞

彝族

活化石

杂谈

分类: 支教云南

 

      彝族打歌是彝族民间歌舞艺术的活化石,但随着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已濒临消失。这次有幸在南涧彝族自治县参加共青团的晚会,感受了这活化石的打歌艺术,感受至深。

    首先介绍下打歌:

    在彝族男女老幼都会打歌,年节、庙会、婚丧嫁娶、老人成福百日(去世后百日)、三年脱孝、建房竖柱乃至开会前后都要打歌。从《松下踏歌图》中所描绘的打歌场景来看,打歌这种歌舞的表现形式直到今天都较为完整地传承了下来。今天巍山彝族打歌的场面仍然与这幅画中的情景相当地接近。打歌又名“踏歌”,在彝语中称为“阿克”,多在晚上进行,开始时先在舞场中央烧上一堆大火,以火为圆中,自然围成一圈或数圈,尽情展现优美的舞姿和响亮的歌喉。随着打歌进入高潮,打歌的人群欢喜若狂,如醉如痴,承办打歌的村寨和东道主不断向人群敬酒献茶,歌场越热闹,主人越高兴,一场好的打歌,总是通宵达旦,舞不停,歌不止,“打歌打到太阳出,一块豆腐两块肉”等名句,正是打歌欢乐场景的真实写照。

    打歌的传统套路及称谓各有特色,有“三步一踮”、“六步一花”、“半翻半转”、“三翻三转”等节奏鲜明的称谓,还有着有趣鲜活的舞步名称,可看出是从仿动物动作而来:如“斑鸠饮水”、“金凤亮翅”、“孔雀开屏”、“苍蝇搓脚”、“小鸡啄米”、“蓑衣滴水”等称谓,生动活泼,雅致有趣。整个打歌过程中,舞者边舞边唱彝族打歌调,其中穿插有领歌者、呼应者,男女对唱等形式。各地区又依唱腔、舞步、节奏等的不同,而有大同小异的表现,有的热情洋溢,有的激情高亢,有的轻快活泼,有的古典大方,有的节奏舒缓,有的节奏狂烈欢快。

 打歌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探访巍山古城
后一篇:旧作一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