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同华严寺


标签:
旅游图片历史佛学文化 |
分类: 旅游光影 |
2016-5月再到山西。于我来讲,五台山、平遥古城、晋祠、乔家大院等景观是重复,唯有华严寺是新景。参观完乔家大院回大同路上,时间还充裕,导游和领队商量,路过雁门关,可否新增一个景观。结果不了了之,领队怕在合同协议之外发生意外和增加费用,没同意,大家白高兴一场。后来有人提议就在大同市区去华严寺看看,自愿项目门票自理。
回宾馆后,好多人累了不去,大约只有7-8个人响应,我不会放弃的,于是有了此游。看资料后才知道华严寺是个多意词,即不止一个华严寺,还有许多别家。大同华严寺景区不大,名声大,历史久远,是辽金时代留下的古刹,景观幽古,且庄严大气规整。一个多小时参观,古朴建筑、精致雕塑、精美壁画藻井、金碧辉煌的千佛地宫,给我留下美好印象,对薄伽教藏里有“东方维纳斯”美誉的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印象尤为深刻。门前一幅对联涵盖了古今人生哲理:
人生百年如朝露 活在当下
世间万象皆浮云 乐住心中
3、走进武定街牌坊,中央是个大广场,修建了颇有气势古色古香的群楼,
和右侧庄严的华严寺互相映衬。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千佛地宫,穿鞋套入内。
23、
24、
25、
26、
27、
28、
29、蒲伽教藏殿建于辽代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殿身面宽5间,26.65米,进深4间,20.1米。屋顶为单檐九脊翼飞式,主次分明,殿观古朴,是我国传统的木骨结构与斗拱结构相结合的产物。"薄伽"是印度梵文的译音,是佛的意思,"薄伽"教便是佛教,"薄伽教藏"便是佛教的经藏,而薄伽教藏殿就是专门存放佛经的殿堂。
31、
32、一尊合掌露齿胁侍菩萨,刻画细腻人微,上身微裸,头饰华丽,长辫垂肩,面如满月,体态优美、丰满,光脚立于莲台之上,衣饰飘柔似水。
郭沫若称道这尊菩萨是国内所有露齿菩萨中的佼佼者。
33、
34、出来后注意到门上的对联
35、
36、
37、和华严寺相对而立的群楼建筑。
38、
39、牌坊里面
资料链接:(来自百度)
大同市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分为上华严寺、下华严寺两处,相距不远,处于同一个大院落里。上华严寺分成前后两院。前院,有山门、廊庑、念佛堂、云水堂。后院有客室、禅堂和僧舍。院中房舍为关帝庙,现已成为接待室。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
上下华严寺建于辽代,而建立辽王朝的是游牧民族--契丹族。契丹族除相信鬼神外,还特别崇拜太阳,把太阳当作神,作为民族的图腾。在他们的眼里,草原、鲜花、牛羊是太阳给的,一切都与太阳有关。所以宗教礼拜活动也必须朝着太阳,连自己住的帐篷和房屋、宫殿都朝东修建,门窗也朝东开着。修建寺庙自然也不敢违背了这一习俗,所以上下华严寺的庙门朝东开了近千年。
华严寺内的建筑、塑像、壁藏、壁画、平綦、藻井等,历史之悠久,规模浩大,技艺高超。主殿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面阔五间,殿内依墙排列重楼式小木作藏经阁38间及“天宫楼阁”五间,巧夺天工,玲珑之致,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品”。 大雄宝殿内,四周墙上绘满了壁画,色彩鲜艳,保存完好,画面高6.4米,面积887.25平方米。壁画内容,是宣传佛教的传说故事,包括佛讲经、佛传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童子拜观音,罗汉图和千手千眼观音,气魄很大。据壁上题记记载,这些壁画绘制于清代光绪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