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游之粮草先行记

标签:
旅游 |
分类: 采风随笔 |
11月下旬,食堂餐桌上,听完摄影课回来的S主任问我:“年底组团去东北,你报名了没有?”“不知道啊。”“L去,你可以问她。”我心惊喜,有伴了,要去的,一定要去。2014年秋游计划给意外因素耽搁了。原本7月份报名9月中旬去东欧游计划,因马航失事未成团而彻底流产。也因已报名等待过程中,一再推掉了同伴敦煌、内蒙、韩国游的邀约,结果两头落空。东北若能成行,算堤内损失堤外补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对S主任说:“谢谢你传递这个消息。”随后和L联系,报上名,相约结伴东北行,并着手准备行装。想象中北国风光,林海雪原、冰天雪地的景观壮丽无比,可对零下几十度的气温、冷到什么程度没有丝毫概念。导游发来信息,组团成功,通知集合时间地点,最后来一句:有军大衣最好。期待雪乡行的全新体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学习过程也从这里开始,全是防寒准备。。。。。。
L从2013年春节去过东北雪乡的护士长那里借获全套的行头:羽绒衣裤、护耳栽绒帽(即雷锋帽)、羽绒手套、雪地靴、雪地镜、软塑胶有孔口罩、雪套、相机棉套。后面两项对我来说是新鲜玩意儿,没见过。L个子小,所有借用装备都合适。这样临时借用也比较经济合算,降低了出行成本。护士长要借我羽绒裤,试了一下,可惜穿不下,只得作罢。借得一顶栽绒帽和雪套。相机棉套当然只有一个,适合单反机,没得借了。护士长还热心传授经验:保暖内衣一定得有;多备些抽纸,垫在口罩里,经常更换;多备些暖宝宝,在腰背、关节处和鞋袜内贴上保暖12小时,管用。
筹备保暖服饰,能借则借,借不着则买。经验提示防寒服饰要轻、薄、防水、易干爽的面料,化纤服饰符合这些要求。可我平时看见化纤衣服就发怵,怕静电。锻炼提高了耐寒性,三九天毛裤足以抵挡过冬。若不去寒冷的东北,这些服饰可能都不在我购买范围之列。借了军大衣、羽绒衣裤,买了保暖内衣、厚围脖、翻盖的半截手套等。
重点关心是相机的保暖和注意事项。听L讲了两个要点,她也是间接得知,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了充分准备:1、相机电池在低温条件下耗费极大,往往会停止工作,要给相机准备专用棉套;暖宝宝可以辅助保暖;多备几块电池,放在暖处轮流捂热也可临时解决问题。2、相机镜头在冷热温差极大的状况下,容易起雾。从室外进屋前,要用塑料袋扎紧封好,进屋后不再打开。记住经验之谈,实际准备。
思忖着我的微单如何保暖。备了暖宝宝,备了密封塑料袋。在一般商场,未看到相机棉套;后尝试着用袖套缝制了一个简易棉套,但调节焦距十分不便,不太称心;最后抽空到专业摄影器材商店跑了一趟。在索尼专柜仍未发现相机棉套。热心销售员介绍说,买棉套不如买低温电池,低温电池比普通电池适应性强、耐用。相机棉套专用性很强,低温电池可以兼顾平时,来得实惠。听说低温电池可解决寒冷状态下实际问题,不接触到实际根本不了解这个信息,我立即表示要买。她马上调货满足需求。
在等待过程中,她提醒我说,暖宝宝属于易燃品,机场安检要求托运。东北室内外温相差太大,相机会产生雾汽,对镜头影响较大。我告诉她已经听说,备好塑料袋了。她说,你可准备一些“尿不湿”,用来包裹相机,尿不湿吸收水蒸汽防潮效果非常好。在她的提示下我又购买了“尿不湿”。
出发前这些零碎事,是东北游之粮草先行记。北国出行时功课预习中了解的新信息,学到的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