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学现用说接生

(2014-07-14 18:00:48)
标签:

育儿

分类: 军旅生涯

    说说过往的事。

    我所在的五病区,院里人戏称“妇幼五加皮”,这个“五加皮”不是喝酒的那个五加皮,而是指五官科加上皮肤科。五官科包括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再外加皮肤科、儿科、妇产科,五病区就有六个专科。

    医生都是专科的,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只管自己本行本专业。作为这个科的护士要求就特别些,那要十八般武艺都得学会,除了打针、发药等一般性的常规治疗护理外,这六个科的护理专业知识都得学着点。

    比如儿科护理,首先你得学会打头皮针,其次要学会当小阿姨。为学头皮针,我们常到实验室去借兔子,学着在兔子耳朵上的静脉练进针。护士长也有意识让年轻护士多练习。白天儿科来了新病人,护士长就让我们先上。有些毛毛头的血管特别细,很难打。第一针没扎好,毛头哇哇哭,内疚情急,就越发紧张,手心出汗,越扎不进心越慌,越慌越扎不进。看着毛头血管扎破鼓起的包和乌青,第二针打不进不忍心再戳,请老护士或者请护士长打。有时儿科主任会亲自上阵,她们都掌有一手绝活儿,手到针进,一针见血。看她们操作真是一种看绣花般的享受。

    最记得,儿科Y主任性格和她“姗姗”的名字非常相一致,慢悠悠,不急不躁。慢条斯理搬来张小椅子坐定,说“不要紧,不要急,慢慢来”,那口气、神闲气定的姿态让人感觉志在必得,小儿翻天啼哭的干扰于她似乎无关。她用刮胡刀剃净进针处的毛发,暴露出隐隐约约的青细血管。有时只用食指在毛头的脑门前来回摸索,寻找凹凸感。她边操作边传授她的经验:“小儿脑门正中有个不明显的凹陷,里面藏有一根细小静脉,解剖学上这根血管走向非常稳定,顺藤摸瓜有种空虚的感觉,按这感觉垂直平行进针十拿九稳。这是条救命血管,在孩子脱水时,全身血管瘪得都找不到时急救必用,这是唯一可靠的通道。要多摸多体会。”头皮针就这样一点点在实践中跟着老护士、老主任学会掌握了。

    妇产科要紧技能是能够接顺产。护士长把新护士集中起来,召开了一次业务会。她说:“鉴于科里业务的特殊性,要求每个护士都得学会接顺产,每人接满10个算毕业。产科来了产妇,就叫你们,跟着当班医生学,无论上什么班还是在休息都得来学,直到10个接生任务完成为止。”说完,脸朝向我说:“你排第一个先来”。我应了声:“好!”

    那天我上完大夜班,8点钟交完班,回宿舍休息,当天晚上紧接着转小夜班。那时年轻,上了夜班不觉得睏,不觉得累,不忙着睡觉,继续干点自己的事。我坐在小板凳上,坐在那里看书写字,双人上下床铺就是我的桌子。九时许,同宿舍的L急乎乎跑上楼来,进门就说:“护士长叫你去科里,来产妇了,让你去接产。”我把书本一推,跟她一起回到科里。

    来到产房,见到G军医当班。她说:“哈哈,来巧了,说曹操曹操就到。你排第一个,这第一个接生让我来教你。这是个经产妇,生产过程很快,宫缩很规律,一会儿就会生,你穿好衣服等着,候不了多久。”我在她指导下,检查胎位,听胎心音,检查宫开几指。然后打开产包,穿上手术衣,戴上消毒手套,两手插在胸前的口袋里静等着。。。果然没等好久,产妇有动静了。

    我走到产床前,慢慢地见到胎儿头拱出来了。G军医手把手让我右手用力抵住保护好会阴,左手顺势旋转胎儿的头,托住颈部,轻轻地协助拉出一肩,然后又帮娩出另一肩,最后那一刻有点排山倒海的气势,胎儿整个身体“呼啦”一下冲出来了。在G军医的指导下,我一边赶紧用手挤压胎儿口鼻里的羊水,一边使劲弹婴儿的足底心,没声音,又使劲拍打婴儿的屁股,直到听到婴儿的啼哭声。我托住婴儿的头和身,一个小生命在我手上诞生了,好高兴!G军医瞅了一眼说:“呵!还是个带把儿的,跟他爸要红鸡蛋吃”。我把婴儿先过磅,然后小心轻放在产车上,G军医又教我如何消毒,如何结扎脐带。等胎盘完全剥离出来,仔细检查胎盘是否完整,整个过程算结束。

    临床实践了一回,回宿舍又把理论步骤重温了一遍。第一个接生很顺利学会了。巧的是,白天学习非常及时,非常管用,到晚上小夜班时就现学现用上了,我庆幸啊!

    这天小夜班和眼科Z军医搭班。到晚上9点许,Z军医说:“这会儿没事,我回家洗个脚就回来。”她家就在院内宿舍区,隔着一个篮球场和一条马路。我应声说:“好!”。她刚走,病区就响起电话铃:“我是急诊室,马上给你们病区送一个经产妇,看样子马上要生,来不及登记,手续后补”。不等我问话,那边就挂了电话,我脑子里迅速盘转:1、经产妇产程很短很快,用老百姓俗话说,跟鸡下蛋般,快得迅雷不及掩耳。但愿来的不是难产。2、值班军医不在,通知她来不及了,今晚得单枪匹马上阵。幸亏早上现学一个,不然还不知咋办呢。科里领导真有英明预见,让我们学接顺产非常必要。3、门急诊部离病区还有一段路,到这里起码有5-6分钟时间,赶紧到产房准备一下。

    正准备去产房,病区门口响起推车声和脚步声。来不及准备了,这么快产妇就到了。一位中年农民推着板车直往里冲,嘴里嚷着:“快!快!快!要生了,生了。。。”铺满稻草的板车上躺着位产妇不断呻吟着,我问她丈夫,这是第几胎?丈夫还没回答,倒是产妇先伸出4个手指,表示是第四胎,接着她说已经破水了。看她的表情在使劲用力,我急了,对她说,你千万憋住别使劲,哈哈气。。。我急忙把板车引导到产房前,搀扶着产妇走进产房,让那中年农民在产房外面等着。

    哪知那产妇进了产房就蹲在地上赖着不肯起身。我急得对她大吼:“快上产床!”她低着头哼哼着说;“上不去了,头出来了”。我脑子先是一阵蒙晕,然后一急,动员了全身的肾上腺素,顿时生出鲁智深倒拔杨柳树的猛劲儿,“嗨”的一声,一把抱起沉重的产妇往产床上一放。急忙帮她褪去裤子,可不得了!孩儿头已经夹在她的裆内,小脸憋得乌紫。

    我来不及穿手术衣、来不及戴消毒口罩帽子,从玻璃柜里拿出消毒产包,打开后只戴了副消毒手套。赶紧把已轻度窒息的婴儿拽了出来,用消毒纱布掏去婴儿口鼻中的分泌物,隔着纱布对着婴儿的嘴吹了几口气,然后拼命拍打婴儿的背部和屁股。经过一阵拍打,婴儿倒吸了一口气,“哇”一声啼哭起来。看到婴儿慢慢转红的脸色,我一阵欣慰。可能是刚才用力过猛,我在给孩子结扎脐带过程中,两只手颤抖个不停,说不上是紧张还是害怕。当产妇胎盘娩出后,我细细查过,没有缺失,我才松口气。白天学习正当时,派上用场了。

    在眼科Z军医回来时,我做完了所有一切。人也像面条一样瘫了。一天连接了两个,十个接生指标一下完成五分之一,而且后一个是独立完成的,算不算速成毕业?这真是临阵磨刀不快也亮,竟然让我如此现学现用一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