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看了一则笑话,大笑。晓得是段子高手编的,仍感觉语言的妙趣横生,当然,也觉得语言不慎同样会惹麻烦。汉语太奥妙了,同样一句话,不同场所,不同时段,不同理解,不同心境,不同的人,不同说法,不同语气,甚至标点符号和断句不同,都会产生大不相同效果。想想也是,“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
“祸从口出”“文字狱”都有范例。听话的人注意,说话写字的人更得注意。
一直想着把一句话记下来,用什么方式说出来,这会儿终于找到出口,一起说了。看看这很有意思的一句话:
“脚不大好看”,同样一句话,顿一下,效果不一样。
甲(女)大脚天足。一天聚会,甲进门,人未到脚先到。
乙(男)用方言评说:“脚不大好看”。
甲气哼哼:“评头论足,说点好听的行吗?”
丙(男)忙打圆场:“夸你呢?说你脚不大,好看!”
甲的脸顿时多云转晴,喜上眉梢。
再看看这段笑话:
寒流来袭,气温骤降,刮起西北风,冬天的早晨特别冷。我和朋友去银行取钱,碰巧遇见运钞车押运员往银行搬钞票,只得站在银行门口等候。
朋友问我:冻手吗?
我说:冻手!
瞬间四杆枪指向我俩......
我们将被送到派出所调查,一路沉默寡言。
我问朋友:你怎么不开腔呢?
瞬间八杆枪指向我俩。
到了派出所。
警察:你叫什么名字?
我回答:蒋英羽。
警察:什么名字?
我再次回答:蒋英羽!
警察:what is your name?
我回答:英羽蒋。
警察:我已经讲了。
我俩哈哈大笑,笑喷。
先逗一逗,乐一乐,再想一想。“冻手”和“开腔”若放在别处、其他时间讲,或者换成“冷吗”“说话呀”,不会有此麻烦。正因为讲话讲的不是地方,不是时候。所以被带到派出所审了一回。

相声大师马三立的塑像
最喜欢听他说相声“逗你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