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园观佛

(2012-10-09 17:49: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摄影随拍

    假日和友前往周园观赏罕见的私家收藏。

    周园2010年投资建成,位于秦淮河源头溧水县的白马镇,为英籍华人周贺桐的私人藏馆。据说光是购置地产、建造房屋,不算馆内藏品,就是三个亿。“狮龙堂”等六个展馆收藏着主人五世百年藏品,可谓集中国古典家具之大成。展出特殊才质的古床、桌椅、茶海、根雕、玉雕、铜像、银像等一件件精美展品,令人啧啧称奇。有占地30平方米的红木床王,有树龄达3000多年的独木桌王,有重达6.5吨的龙凤砚台,有珍稀的红豆衫茶海,令人叹为观止。

    室外佛道千佛廊和石雕群供奉着4000余座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石刻佛像。这是主人在山峡库区建设时,为保留石像,用集装箱装载迁移至此。盛世收藏,民间私家收藏于国于民有利,是积善好事。这些石像年代久远,雕刻精美,造型生动,极富艺术观赏价值。同早年曾看过河南白马寺龙门石窟、山西云岗石窟的石像一样,令人赞叹、令人震撼。我对石像作为艺术鉴赏精心揣摩,因喜欢绘画,看到流畅的线条,优美的神态,止不住的喜欢。很想搞明白她的来历,装饰、服饰出自哪个年代,手势和所持物代表什么,可惜没有任何说明。同行的朋友说,鬓发有细条纹的像可能出自唐朝。他也只是粗略知道而已。

    观看石刻,一尊尊佛像仪态万方,眉目慈善,神情淡然。看得多了,便生出一个“为什么”来,为什么所有佛的眼睛都朝向下方?闲来和小女议起,她道:佛至高至尊,普渡众生,眼睛必然向下;佛家修身养心,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无旁物、杂念,眼当然向下。我赞同言之有理,问怎么知道的,她说自己想的,不然再上网查查。

    查后释然,南怀瑾先生在《定慧初修》中“静坐姿势----七支坐法”言道:“眼正平视,上视易生散乱,仪态近傲慢,下视易生昏沉,双目微张,似闭还开,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三步或五步远处。但初步习坐者,以闭目为宜,功夫到了自然成微张状。”

    从佛家修行姿势来看,眼睛向下是为了方便入定,所以佛像大多眼睛向下。造像者刻出的佛像眼睛向下,既有佛家的至尊,还有修行的至理。不入佛教,也无更深研究打算,只是看到一尊尊佛像微目,脑子里瞬间蹦出一串串词语和相关字眼,罗列一下,眼目与心神是如此密切相关,我从中读出许多内涵,感觉与秋意的"收"和"敛"字靠得特别近。对纷乱浮躁的心未必不是一剂好的镇静剂。

闭目养神  目不斜视  视而不见  聚精会神  泰然自若  神定自若

神定气闲  心平气和  扪心自问  清心寡欲  眼不见心不烦 

安祥  安神  定神  凝神  聚神  内省  内敛  收敛 

安静  宁静  平静  静心  静思  安心  问心  冥想

   看也看了周园,读也读了佛像,想也想了微目。观后一赏一赞,心目怡然;一疑一问,查询释然;一思一想,神定淡然。

    周园观佛

   周园观佛

   周园观佛

   周园观佛

   周园观佛

   周园观佛

   周园观佛

   周园观佛

   周园观佛

   周园观佛

   周园观佛

   周园观佛

   周园观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采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