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黄永玉

(2012-06-22 10:23:28)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一个属老鼠的老头,一个画生肖猴票的老头,一个手里拿着标准性大烟斗造型的老头,一个多才多艺的老头,一个满嘴俏皮话的老头,一个乐观幽默睿智的老头,一个到了耄耋之岁还有顽童心性的老头。他就是黄永玉。

    看过他的许多作品,他写的书我基本都买。最早是一套《永玉六记》让我认识他,套书共六本。那是一套以画为主,辅以文字的书,简练的速写线条,配上亦正亦谐的文字,富哲理、耐数读、可回味,那是浓缩生活的写意,真正耐看。他画《往日,故乡的情话》一册,我依着他的笔迹,在湘西旅游时,仔细寻找过那些诱人的印记,北城门、老街、虹桥、跳岩、吊脚楼。。。。。。,这老头凭一枝笔让我深深地喜欢上这个地方——湘西凤凰。

    他写《比我老的老头》,介绍了钱钟书、李可染、沈从文、林风眠、张乐平等一批文人名家,准确幽默的文笔让每人个性鲜明地从书中站立起来,妙趣横生的细节、诙谐的语言常常令我忍俊不禁。爱看这老头讲的故事,他说话实在太有趣味,太有意思。

    他是名人,网上介绍不少,不用再搬。看了最新一期《读者》,李菁写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记述黄永玉的,提纲挈领地描述他,有我知道的,有不知道的,做些笔记作为补充,立体地再读黄永玉。

    1、涉猎广泛,多才多艺。在绘画、木刻、雕塑、散文、小说等方面造诣都有公论。他这样评价自己:“我的学习生活凡心太重,不专注,爱走神,缺乏诚意,过多的‘文学欣赏’习惯”。由此可见,广泛的兴趣爱好是他最好的老师,博学多观的悟性,艺术触类旁通的形式转换使他成为多面手。他的挚友汪曾祺这样评价他:“永玉的画永远是永玉的画,他的画永远不是纯‘职业的画’。他是有丰富生活的,他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都是我们无法梦见的故事,他特殊的好记忆,对事物的多情的过目不忘的感受,是他不竭的创作源泉。”看的出,黄永玉的作品是性情之作,经过浓缩提炼,真诚而深刻。看似简实质不简,看似轻松实质不轻松,笑中带泪,以情动人。他怎么什么都能行呢?什么都在行呢?纵观他的艺术生涯,感觉他是在用七彩的艺术砖石铺就自己的生命之路,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和展示其丰厚的生命才是真实的主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艺术形式在他手里只是一件件的工具。他说:“生活中有的感受画不出来,要写。有的呢,即使写也写不出来,太惨了。所以,世界上心灵的作家到处都是。”所幸的是,黄永玉能运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他真实的心灵世界,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2,酷爱文学,第一选择是文学。印象中绘画是黄永玉的职业,若从他本人爱好来讲,第一选择还是文学。他说:“我喜欢写东西,比画画更喜欢,语言本身就让我开心……文学这个东西就是文字游戏,要在文字上作一些推敲、研究,实在太好玩了!”

    确实,文字在他手里就像是玩具、魔方、积木,像他手中画笔那样运用自如。不得不佩服他玩字的能力,他那极丰富的想象力和极俏皮的语言令人叫绝。翻开《比我老的老头》挑几段文字,妙比皆是:

(1)形容弹钢琴:十个小精灵在黑白琴键上放肆地来回奔跑追逐,他是个老精灵,是十个小精灵的牧者。

(2)一头好看的长头发。那时候兴这种盖着半边脸的长发,像躲在门背后露半边脸看人,不料现在又时兴起来。

(3)以声绘性格。几十年来只见她用C调的女声说话;着急的时候也只是降 B调,没见她用常人的G大调或A、B调的嗓门生过气。

(4)形容狭窄楼房。只有几厘米板墙相隔的生活,几乎连跳蚤咳嗽的声音也听得见的。

(5)有种艺术特别像中药,明知道它能医病,是好东西,却难以下咽……更有甚者,多少年是近乎在瞄准着的枪口下欣赏艺术,不准说不好的。

    3 ,黄永玉早年历经艰苦生活的磨练,铸造了他顽强的生命力;谋生的生活哲学,给了他诸多实践,让他越发聪明能干;小学文化水平的他,木刻竟能无师自通,除了天赋,生活是他最好的老师,给了他丰富的阅历和创作源泉。结识了一批文化老前辈,让他懂得要有知足感恩之心。是缘,是机遇,当然还有他自身的求学素质。黄永玉说:“很多文化界的老前辈,都花时间为我的生活帮忙。现在这些对我好的人都不在了,我要拿同样的感情对待别人。”知恩图报的黄永玉。

    4, 生命中受重要人物的影响。表叔沈从文跟黄永玉说过五个字让他终生难忘:爱、怜悯、感恩。“他说一个人,第一是要充满爱去对待别人;第二,摔倒了爬起来,赶快走,别心疼摔倒的那个坑;第三,永远抱住自己的业务不放。感恩对那些帮助过的人,怜悯是对待那些残忍的人。”他听见了,记住了,照着做了,生命的质起了变化。

    5 ,开朗乐观的性情,睿智幽默的人生态度。黄永玉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一家人被赶到一间简陋的小房子里。光线很差,白天都要开灯。黄永玉想那就画一个大窗户吧,于是一面墙上多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大“窗户”,灿烂的鲜花在“窗外”绽放,还有明亮的太阳,顿时满屋生辉。有这样的人生态度,也难怪他的作品既充满天真稚气,又洋溢着热情豪放,总是给人以温暖的力量。

    6, 性格中有不认输、不屈服的“顽强”,湘西人称之为“雄强”。向前走,时间有限,来不及恨。在生日的一天,遭遇240次的鞭挞,他一声不吭,不喊叫、不求饶、不挣扎、不倒下,血浸透衣服,他仍站立着默默数着鞭数。这是怎样的雄强啊!后来他以怜悯之心饶恕了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他说:“如果说我这个人有什么特别的,那就是我没有恨。不是我为人宽容才这样,而是因为我在真实的生活里面发现,人同人的关系不是彼此憎恨的关系。再说,到今天我也没有空去恨,我有多少事情还来不及做,要赶快做。英国有一个思想家说‘不要想到报仇,因为容易影响你的判断力。’老想着报仇会影响你对生活的判断力。”做自己着急想做的事,无暇让恨干扰你的注意力和影响你的判断力,更不要让恨成为折磨自己心灵的瘟神和人际网中的死结。黄永玉深感人生时间的短暂和可贵,他在书中记载了宋朝王观半阕《红芍药》词:“人生百岁,七十稀少。更除十年孩童少。又十年昏老。都来五十载,一半被睡魔分了。那二十五载之中,宁无些个烦恼。”人生真正能做点事的时间统共二十五年,他有事要做,来不及恨。有事的趣比有恨的怨更为重要、更有兴致。

    7, 进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境界。黄永玉说;“人哪,几十年来,没有意思的生活占大多数。其实大家的生活都是相似的,但是看待生活的眼光不一样,对待生活的态度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我既不悲观也不乐观,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就是了。要对得起每一顿饭,更何况这是个这么有意思的世界。”话是这么说,不悲亦不喜,但看的出还是偏以乐观。人活在这个世上确是要有一些乐观的因素作为精神支柱的。

    8, 一生与书画为伴,相互濡染,相濡以沫。他说:“能画画多好啊?老了也能画,不像从事体育或音乐,老了就不能做了。朋友看了你的画很高兴,还能卖钱,临死前一天画的画也有人要,这种职业上哪儿去找?”

    少年黄永玉性格顽劣,绝不是一个好学生。在华侨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的六层楼的图书馆里,黄永玉找到了他的乐土,他酷爱阅读的习惯也在此养成。到了耄耋之龄,他总结:“对生死都看开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时候我都看书。不管怎么痛苦,都要有书陪伴。一本书就是一个朋友,它教你一些道理,感染你,多角度地影响你。没有书本为伴,恐怕这一辈子不会到80多岁还能够快快乐乐的。”

     假日里读读书是好享受。我读黄永玉,他的书就是我的好朋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问天
后一篇:咀桑制霓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