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冻与秋动

(2011-08-26 10:09:01)
标签:

杂谈

分类: 生活杂文

    秋雨后,天变凉了。气温降到20度上下,街上多了穿长袖裤或加了外套的人。有和我一样不怕冷的人还穿着短袖,我知道,天还要回暖,拉大锯般有几次反复的。年轻人血气方刚短打多。我属于古训践行一族:春捂秋冻,慢慢适应。不想一下子把自己用暖裹起来,要尽情享受一下秋的爽。让凉风刺激一下肌肤,使毛孔从夏日的兴奋状逐渐平息,慢慢闭合。

    上周末在先锋频道看过一档节目,记忆深刻。有个老外在北极圈地带,冒着零下几十度的气温,赤膊、短裤、沙滩鞋,右踝还带伤,裹着白绷带,5个多小时跑完40公里马拉松的路程。在此之前,跳下冰水预热一下,潜泳50多米。看得我目瞪口呆,这是绝无仅有的特例。这名男子就是有“冰人”之称的荷兰人维姆·霍夫。霍夫能承受对常人致命的低温,迄今已完成一系列惊人的抗冻之举。科学家至今无法解释他的这种特能。他常年耐寒锻炼才慢慢适应,练就一身绝技,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创下这纪录。他的能耐是学不来的,可以学学他的精神。

    单位有个老主任兼工会主席,在职时也是出了名的不怕冷,11月份还能看到她穿短袖衫,冬天从不穿棉袄。所以她体魄健康,精力充沛,活力四射,跟耐寒锻练绝对有关。人的潜能真的很大,关键要去挖掘调动,兼有坚强的意志,让身体得到训炼和适应。

    秋冻耐寒训练要讲科学,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穿的、戴的、铺的、盖的要比常人晚一拍,少一点,薄一些;冷水脸、冷水浴、冬泳都要从夏天开始,阶梯状一步步递进,坚持不懈。游泳池的水温虽说恒定在28度左右,但若不是常年锻炼,三九天猛一下水,也会吃不消的。秋冻会带给人好处,有了耐寒的身体素质,感冒会少些,过敏性鼻炎遇冷空气不停打喷嚏的症状,也会因此而减轻。但是有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症状的病人,要量力而行,一定在控制疾病的基础上,小心谨慎,适当保暖,综合平衡为妥。秋冻不是静止状态的干冻,要和动相结合,外凉而内暖,取得平衡。

    秋动就是要活动筋骨,运动是抗寒最有效的方法。夏天,怕烈日晒,有紫外线辐射,怕中暑,静养为好。秋天正是锻炼好时节,走路、跑步、打球、做操、登山、跳舞、打拳、骑车、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取暖基本靠抖”是出于一句玩笑话,也能折射出解决寒冷的基本方法——动。喜剧老电影《大李、老李和小李》中的老李和胖子,为逃避做工间操,被误关进冷库,冻得直跳脚,不停地活动抗寒,否则冻僵了。运动着就能产生热能,当然,饮食能量的补充也是少不了。秋冻时,只要能让身体动起来,让体内的血液快速流动起来,就不会觉得冷。

    我骑自行车上班,不是运动的运动,使劲蹬车20分钟,制热效果特好。一活动,身体的血就活络起来,手足温暖,额头微汗,凉风中不觉得冷,只有秋的爽。

    同样骑车,电动车就没这样的感受了。才看完一本书《梁文道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台湾文坛作家舒国治说:“不能过度地获得方便,如果全部都要方便,那最后很多东西都享受不到。。。。。。它的生活就没有细节,也没有中间的过程了,太方便了嘛。”他是针对速食食品而言,我把它引用到活动上来,要动,要让身体吃点苦,不要太贪图享受,太自动化,是一样的道理。

    古话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春要捂,秋要冻”“若要小儿安,需带三分饥和寒”。秋冻还要秋动。

 

     

秋冻与秋动
                            素有"冰人"之称的荷兰人维姆·霍夫

                           秋冻与秋动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