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逛甘家大院

标签:
杂谈 |
分类: 摄影随拍 |
三山街附近有个熙南里,熙南里有甘熙宅第,又称“甘家大院”,俗称“九十九间半”,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修过的甘家大院焕然一新,对外开放有一段时间了,门票20元一张。现在成为南京的民俗文化馆,早就听说那里过年过节热闹非凡,不亚于夫子庙,很值得一看。清明小长假陪老妈到甘家大院逛了逛,真的不错。
甘熙宅第始建于嘉庆年间,由四组多进穿堂式的古建筑群组成。展现了清代的建筑文化、民居习俗,反映了金陵大家绅士阶层的文化品位和伦理观念。甘氏家族是江南旺族,甘熙是晚清南京著名的文人、藏书家、道光十八年进士。
走进甘家大院犹如进了迷宫。按照一位热心的手艺人指点,我们顺着门进一组一组向前走,走到头再折返,生怕走岔漏了什么。走了五个来回。印象最深的是童年往事、金陵往事、民俗民谣。童年往事有许多记忆中的游戏,有图片,有模型,放鞭炮的4个青铜铸型与真人大小相同,造型生动逼真。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民间艺人在现场制作工艺品,诸如剪纸、做绒花、捏泥人、编织挂件、木雕、雕刻葫芦、制空竹等。在木雕现场,我为老妈挑了一个桃木刻的兔子挂件,今年是她的本命年,师傅说桃木寓意辟邪。还挑了一件绿檀雕的脚丫,脚背和大脚趾上面分别趴着两只小蜘蛛,谐音的意思是“知足常乐”。老妈很是喜欢。
金陵往事里有真人大小、360行铜像造型:做蒸糕的、卖点心的、箍桶的、磨剪子戗菜刀的、修棕绷的、修雨伞的、擦鞋的、过磅的。还有用玻璃罩着的小型泥塑,造型更多。浓缩着世俗风情的一个个小作坊,一个个行当的造型,弥漫着市井气息,仿佛听到一声声吆喝从远处传来,又渐渐消失。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往昔岁月的留痕,更可体会旧景背后日渐流逝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