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集美大学来南京招生,那时对集美没有概念,只知道是华侨在福建厦门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因为不了解,所以没有更多关注。去过厦门,去过集美,才知道集美是爱国华侨、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陈嘉庚的家乡。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集美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小学到大学都是陈先生一手创办。陈先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的投入和前瞻之见。他无愧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荣誉称号。
走在集美的土地上,怀着崇敬的心情,要去参观陈嘉庚的故居。顺着河沿绕行,岸边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跑步。眼前是一片广阔的湿地,给人以疏朗的感觉,它像先生的襟怀,大度无私、润泽而宽阔。河塘见底,干湿不匀,有些地方长出密密丛丛绿草,有些地方则涓涓细流,映出落日的余晖。陈先生的教育事业就像这河流,经历过无数次的成败衰荣,形成当今的规模,育人无数。导游说,现在是人工枯水季,过一阵河床会引入海水,养殖一些水产品,到那时,又是一片绿波。
不远处可见一座高耸的塔楼,被绿色植物环绕着。导游告诉我们,那是集美中学的高中部,是集美最高的建筑。陈先生当年很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意识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在当地修建了龙舟池,每当端午节就举行龙舟比赛。当年,集美中学只有四层楼。陈先生为了让学生得到体能锻炼,只在一层楼盖了厕所,要方便只有被迫运动上下爬楼。陈先生的这种做法似乎有点不以人为本,但最终还是为了孩子们将来有强壮的体魄,成为有用之才。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出于此目的,他不惜倾资办学。早年间,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的,唯有陈嘉庚。黄炎培先生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可钦可佩的陈嘉庚先生。
世事就是这样,许多事情早已发生,许多人物鼎鼎大名,闻名遐迩,但与己需求无关,只知皮毛,不求甚解,新闻亦如同旧闻,听过也不入耳。读千卷书重要,行万里路更重要。读了,看了,回过头再读就会嵌入进去,变为自己所知的。于是,旧闻又变新闻,这是属于我的新闻。
沿着河堤前行,参观陈嘉庚纪念胜地
陈嘉庚先生的故居
归来堂的翘檐充满闽南建筑色彩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先生铜像
集美高中部塔楼建筑
观看龙舟,游泳比赛的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