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著名作家史铁生未能走过2010年的最后一天。59岁的史铁生因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去世。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是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现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史铁生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后来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成名作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多年来他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2002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他生前留下遗嘱,去世后将自己的肝脏和大脑捐给有需要的患者和医疗机构。
贾平凹这样评价: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他幻想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的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的感觉。
我们这一代人和史铁生是同龄人,因此,他经历过的事,特别能理解。还有他经历着的、与病痛拼搏了近40年的顽强精神,也让我生出无比的佩服和敬重。他真的很不简单,六十年的人生旅程虽然短暂,而且磨砺不断,但他坚持下来了。用他残缺的肢体写出深邃的思想,他的精神是丰满的、健全的。他就像一颗历经磨难的珍珠,闪闪发光。
我看过他的一些作品:《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灵魂的事》《我的丁一之旅》,感觉他是用他的生命在著书立说,对疾病、对生命的理解真真切切,书中的字里行间透着作者对于生命、爱情和信仰的沉思。他通过自身的体会告诉人们: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并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史铁生走了,他太累了。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那就是:身体可以有残疾,但志向和精神不可以残缺。
史先生一路走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