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上海车站换乘地铁时,我站在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看到这样一幕:熙熙攘攘的人流,南来北往的客,携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涌向自动扶梯。人群里,一对金发碧眼的青年男女,惹人注目。这是来中国旅行的外国游客,看上去像是一对情侣,穿着相似的牛仔服。两人肩头都背负着一个硕大的行囊,是那种自带野外帐篷的全副武装,背囊有半人高,看上去就挺沉的。按理讲,他们行李这样重,应该和我们一样,走自动扶梯。但是他们没有,而是选择了普通的步行通道,两人手牵手,一边往下走一边说着话,大步流星,不一会儿就消失在我的视野里。我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想的是,这两个老外一点都不娇气,放着轻巧自动扶梯不走,完全是在自找苦吃,服了。
由此而想起平日里看到的情形:清早上学时分,学校巷口停满送孩子上学的汽车,若不是学校在巷口放置了一块“禁止入内“的告示牌,校园里肯定拥堵得水泄不通。家长恨不能连人带包直接送进教室里,多一步路都舍不得让孩子走;没车的由家长护送,书包多半也由家长背着,有时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背着的,生怕累着孩子;更有甚者,现在的孩子不是背书包上学,而是拖着书包上学,好像出差拖的行李箱一样,“小么小儿郎呀,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歌词要改成“拖着书包上学堂”才妥了;当然,学生书本负荷过重是其原因,不堪重负的书包,让学生和家长叫苦不迭,商家设计的减负轻便书包变成经营之道。
只是,这些对于孩子的将来有什么好处?古训道“吃得菜根,百事可成”。一般说,不能吃苦的人成不了大事,肯吃苦的人能成事。不肯吃苦,不能吃苦,只能是娇惯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豆芽菜”,以后成不了材。也许我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多虑了。但总也忘不了那两个外国人负重的背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