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新闻,得知光元宵节这一天环卫工人清扫的烟花炮竹碎屑达80吨,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清扫碎屑有200来吨,这是从环卫系统了解到的消息,简直令人震惊。
电台主持人在评论和反思,这边提倡要低碳生活,那边要热热闹闹放鞭炮,放出这样大一堆废屑,这样是否符合低碳的要求?他后来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些民俗文化传统固然要继承发扬,但不是所有,要有所鉴别筛选。有些属于陋习的要改,比如说放鞭炮。我认为他分析的有道理。
过年放烟花炮竹,原本的意思是吓唬“年”,把“年”赶跑,不让它祸害人和牲畜。现在是过年喜庆热闹的一种形式。过去没钱,放不起鞭炮。现在有钱了,放鞭炮算小意思,放烟花、焰火的比比皆是,动则三五万瞬间化为灰烬,眼睛都不带眨的,烧的是自己的钱,别人无可非议。真的无碍大家吗?不是的。
首先,放烟花炮竹过程中,释放大量的硝和硫,造成空气污染;其次烟火炮竹是易燃品,极易酿成火灾。每年过年期间都会有因烟花炮竹燃放而致的火灾,财产损失事小,人员伤亡事大,本来过年高高兴兴的,这样一来乐极生悲;第三是噪音,每到年三十晚、初五临晨、元宵节几个关键时段,全城鞭炮齐鸣,分贝之高足以损害听力,严重的可致耳聋。让想睡觉的人休息不了,让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心悸不止。今年家里的一个亲戚高血压住院,元宵节回家团聚一天,结果楼下的炮仗声不息,让她的血压持续升高到170/100,赶紧回医院。第四是意外伤害,经常有被放炮竹炸伤眼的,炸伤手的,每到此时,医院的急诊就成了最忙的。
放鞭炮早两年也实施过禁止令,那是因为火灾造成人员伤亡,不得不引起重视,每到此时,一是消防队员高度紧张,随时随刻都在准备救火;二是医院高度紧张,随时准备接受烧伤,炸伤的病人。后来又解除禁令,要求局限在一定时段,一定区域准放。但执行规定总体还是不理想,有些事总是掌握不好尺度,政府令一禁就死,一放就乱。
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怎样才能让低碳生活的倡议落实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呢?我想规定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民众的文明程度的提高,对传统文化有批判地进行吸收,改革和继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