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江北战友聚会。聊着聊着,我说起了那时的一件事。
七十年代末在江北医院,我做儿科医生。一天,来了一对2岁的双胞胎女孩,孩子因拉肚子就诊,父母是驻地农民。这两个孩子除了拉肚子,还伴有严重营养不良,其中小双的两条小腿肚子以下齐刷刷地有大片的紫斑,像穿了一双靴子。当即收治入院,通过初步检查,诊断为急性菌痢伴下肢血管栓塞。上了消炎和活血化瘀的治疗,一天观察下来,紫斑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两小腿成紫黑色。主任查房时也觉得情况严重,对家长说,这小腿可能要坏死,我们没有小儿外科,得赶紧转院,并嘱咐我们为她办转院手续。小双转走了,转走后情况不得而知,是凶是吉,留下了一个悬念。
隔了一个多星期,小双的父亲又带着小双来看病了,这次是来配药的,再看她的小腿,紫斑像斑点狗身上的斑点,一小块一小块消退的差不多了。我想到底是专科医院,什么疑难杂症到那里都解决了。后来问起小双的父亲才知道来龙去脉。
小双的父亲告诉我们,转到专科医院后,在观察室住了一天,挂了激素,看门诊病历知道用过地塞米松。专科医生说下肢坏死,要保全生命就要截肢,住院手术先要交押金3000元。3000元在现在不算什么,在当时,对农民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小双父亲说,家里穷,养两个小孩花费不少,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再说了,住院手术结果也是个残废,我们就不治了,在住院单上签了放弃治疗的字就回来了。回来是准备等死的,这小孩命大,哪知道小腿上的瘀斑就慢慢消退了。
我惊诧不已。庆幸小双在冥冥之中躲过一劫,保住了双腿。假如小双父亲当时有心倾家荡产、砸锅买铁凑钱给小双治病,换来的会是什么:是高额的债务、截肢残儿、终身伺养的结果。她是怎么躲过的这一劫?我想,一是因为没有钱,这是主要的;二是因为她是女孩,女孩的命不值钱,农村里封建意识的性别歧视因素在这里产生了很大作用;三是后怕缺腿的残废人是个拖累,将来谁来养她;所以不治了。现在的结果出乎意料,不死不残还没白花冤枉钱,小双父亲用冒死来作风险抵押,拿女儿的命睹了一把,他中了个头彩,绝望里反而生出希望来。这样看来,有时候有钱也不一定办好事情。反之,没钱也不一定都是坏事情。
在这个事例中,我还想到对症下药和迟来的疗效。激素在这里发挥了最根本的效果,那是应急措施和大的治则不错的结果,可惜施治医生没能看到这个过程和结果。该例病症奇特,诊断有点难,疗效又来得迟了一些,性急的医生等不及了,想到截肢保命。说来我们是事后诸葛亮,看到激素疗效发生的作用,才恍然大悟。反思前前后后,重新修正了诊断,为暴发性过敏性紫癜,是激素对症治好了她的病。为此我在医学杂志上写过一篇个案报道。
事情过去30多年了,这事深印在我脑中。有时会想,疾病有病程,医药有疗程,手到病除是每个病人对医生的期望,但有时手到病除也会要命的。现实中无论是医家还是病家,或是其他,受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心浮气躁的影响,往往会事与愿违。有些事不妨慢它半拍,未尝不可,也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比如上面的例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