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的进程
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必须是好字优先。所谓好,就是在发展的目的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发展的内涵上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发展的方略上充分体现协调发展的要求;在发展的道路上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发展的方法上充分体现统筹兼顾的要求。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这一精神,中国自2008年6月1日起,禁止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对中国此举表示赞赏。他说:“这是个具有积极意义的决定,突显出治理塑料袋污染的国际趋势。对亚洲乃至全球都可能产生影响。”在“限塑令”执行同时,提倡使用“环保袋”等的宣传正在开展,比如“请选择购买有节能环保标志的商品,请不要购买过度包装的礼品”。通过宣传,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并化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据考证,塑料袋于1902年发明于欧洲。曾几何时,塑料袋风靡全球。由于它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环保理念的宣传和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白色污染问题。许多国家逐渐减少使用,而是使用替代性可降解产品、收取处理费、设置回收箱、以及对违反者罚款。经过不懈努力,欧盟主要国家大型零售商场减少白色垃圾计划进展顺利。如德国所有超市塑料袋均是有偿使用。意大利政府则对塑料袋生产商实行“课税法”,征以重税,以遏制塑料袋的生产。
塑料袋污染危害到底有多大,请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南京每天要消耗上千万只塑料袋,由此而造成的白色污染近百吨;如果按平均每人每天扔掉一只塑料袋计算,每个袋重4克,全市740万人,而每吨原材料5000元左右,每年扔掉的聚乙烯价值就达到6000多万元。而生产这些塑料袋至少需要13000多吨石油。目前每年我国超市塑料袋使用量达40万吨,其它销售场所使用量大约是超市的3倍。全国每年使用塑料袋累计需要160万吨塑料。按照生产1吨塑料需要消耗3吨以上的石油计算,全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需要消耗480吨石油。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对能源、资源以及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虽然一只塑料袋只值几分钱,处理不好对人体、土壤、空气、江河湖海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焚烧塑料袋可产生一种叫“二噁英”的致癌物质,形成的有毒烟雾,污染大气,促使酸雨的形成;回收再利用处理不安全;掩埋处理是不得已,塑料袋是聚已烯材料做的,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破坏。从化学原理上来看,数百年也不会自然解体,将在土壤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积累。
遏制白色污染、节能减排、力促环保、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限塑令”的出台,既是为了保护环境,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从这个意义上说,弃用塑料袋,减少人们对一次性物品的依赖,必定是心忧“环保之痛”后的理性选择。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的长远性和艰巨性不亚于当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限塑令”的出台和奏效恐怕不是区区几毛钱的经济杠杆作用所能决定的,市民、商家、塑料袋生产企业和执法部门,每个环节都在起作用。而最关键的是千千万万市民的环保理念、环保习惯、环保公德和法制观念。遏制白色污染人人有责,厉行节约、节能是每个公民的应尽义务、节能、环保就在你我身边,触手可及:使用环保袋、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其它一次性用品,不乱扔废电池、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张纸、只有人人都参与进来,改变旧的生活习惯,为节能添砖,为遏制白色污染出力,人类美好家园才得到有效保护。
加载中,请稍候......